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多重需求叠加激活假日经济,数据透视旅游市场新活力
随着清明小长假结束,踏青祭祖、户外徒步、跨境旅行等多元化需求集中释放,带动旅游市场热度攀升。数据显示,2025年清明假期期间,赏花游订单量环比增长45%,山岳景区搜索量激增超80%,乡村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0%。与此同时,出境游目的地如日本大阪、韩国首尔等地订单同比增幅显著,彰显文旅消费在节气节点的强劲潜力与产业布局价值。
今年清明假期,深圳旅游订单量较去年增长14%,机票、门票订单分别实现两位数增长。作为全国十大热门城市之一,深圳凭借世界之窗、小梅沙海洋世界等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同时“堵山”现象频发:梧桐山等地因登山人流密集发布限流提示。这一现象折射出短途户外旅游的蓬勃活力——短途徒步、亲子登山等活动成为家庭出游首选,“轻户外”风潮推动天柱山、青城山等景区周边酒店均价环比上涨20%39%。
“村游”热度持续升温,古镇、花海、非遗手作等主题产品成为家庭游客的热门选择。数据显示,境内乡村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0%,其中江南古镇的水乡风情、西南梯田的田园风光及各地特色民俗活动,共同构成乡村文旅消费的重要支柱。这种趋势不仅激活了下沉市场潜力,更通过“旅游+文化”模式推动城乡资源互补。
清明假期的旅行流向呈现显著特点:一方面,北京、上海、杭州等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凭借历史资源吸引游客;另一方面,低线城市迎来大量回乡祭祖客流。粤港澳大湾区尤为突出——香港居民赴内地订单量同比增长35%,深圳、东莞等地因宗祠文化与特色美食成为热门目的地;与此同时,内地游客赴港旅游热度飙升,M+博物馆、山顶缆车等景点订单增幅超100%。
境外旅行方面,日本大阪和京都凭借樱花季的视觉盛宴,吸引内地旅客订单量同比激增70%80%,韩国首尔增幅达35%。济州岛因热播剧效应带动游客增长超30%,印证了“旅游+影视”融合对消费市场的精准拉动作用。
总结:节气经济撬动产业新机遇,文旅创新持续释放动能
2025年清明假期的市场表现,既反映了传统节庆与现代旅游需求的深度融合,也揭示出轻户外、乡村游等细分领域的增长潜力。数据背后,山岳景区限流、酒店溢价、跨境双向流动等现象,为旅游业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如何将节气文化转化为可持续的产品供给、通过差异化体验提升目的地竞争力,将成为下一阶段产业发展的关键课题。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化,清明经济有望进一步激活区域消费活力,推动旅游市场向品质化与多元化方向升级。
更多旅游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旅游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