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直播电商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迅速崛起并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虚假宣传、假冒伪劣商品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为规范市场秩序,相关部门正通过立法、技术手段和执法行动,推动直播电商行业向规范化、高质量发展迈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直播电商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直播电商的“人、货、场分离”特性给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违法行为隐蔽性强、取证难,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相关部门正加快构建长效监管机制,通过立法立规压实主体责任。近期,《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细化平台、直播间运营者、主播及服务机构的责任链条,明确“穿透式监管”要求,从源头遏制虚假营销、假冒伪劣等问题。
直播电商领域的违法行为往往具有地域分散、活动隐蔽、交易量大等特点,监管难度远大于传统线下市场。为应对这一挑战,相关部门正推动建立健全直播营销主体信息库,强化平台数据报送,及时摸清直播电商相关经营主体的底数,分级分类压实主体责任。目前,已建立与主要电商平台的CCC认证证书联网核查工作机制,2024年对网售CCC认证产品实施联网核查2.4亿次,拦截无证商品信息1315万次。
2024年,相关部门牵头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依法打击直播带货中的虚假宣传、违法广告、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查处涉网案件3.6万件。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网络交易监管执法力度,针对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组织查处一批直播电商领域案件,强化“打”的震慑,加大“管”的力度,提升“治”的效能。同时,加强跨区域协同、跨部门协作、上下级联动,建立健全案件交办、联商会审、执法支持、重大案件双向沟通等系统内执法协作机制,提升“线上发现、线下追查,线下发现、线上管控”的联动作战能力。
在加强监管执法的同时,相关部门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引导直播电商行业自律、合规经营。目前已发布《电子商务直播售货质量管理规范》和《直播电商服务质量的信息监测与评价规范》两项国家标准,指导地方制定发布《网络直播营销管理规范》《绿色直播间运营规范》等地方标准,持续推动直播电商行业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总结
直播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活力,但也带来了诸多监管挑战。通过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强化平台责任、加大执法力度以及推动行业标准化,相关部门正多措并举,有效治理直播电商领域乱象,护航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随着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直播电商行业将朝着更加规范、透明的方向迈进,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更多直播电商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直播电商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