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化工行业分析报告 >> 2025年化工行业趋势分析:碳足迹核算体系的优化路径与建议

2025年化工行业趋势分析:碳足迹核算体系的优化路径与建议

2025-05-08 14:21:45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下,化工行业作为传统高能耗、高排放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策压力与转型需求。随着国际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实施以及国内“双碳”目标的推进,化工行业的碳足迹核算已成为企业应对国际规则、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化工行业碳足迹核算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细分领域规则缺失、数据标准不统一等。本文通过对化工行业碳足迹核算体系的现状分析,提出优化路径与建议,旨在为化工行业在低碳转型中提供参考。

化工行业趋势分析

  一、化工行业碳足迹核算体系现状

  化工行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同时也是高能耗、高排放的典型行业。据《2025-2030年中国化工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统计,化工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8%,其中工艺排碳占比约6%,公用工程排碳占比约12%。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化工行业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碳排放监管压力。国际上,欧盟已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进口高碳产品征收碳税,而国内政策也在加速完善,从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到具体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化工行业正被推到低碳转型的前沿。

  然而,化工行业碳足迹核算体系的现状并不乐观。国际上虽有ISO 14044、ISO 14067等标准,但这些标准在化工细分领域的实操性不足,难以满足化工行业复杂的生产工艺和多样化的原材料需求。国内虽已发布GB/T 24067《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但在具体行业应用中仍存在通用性与特殊性之间的矛盾。此外,国际碳足迹数据库如Ecoinvent和GaBi虽较为成熟,但其数据主要基于欧美背景,无法准确反映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而国内数据库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仍面临数据标准化和国际认可等挑战。

  二、化工行业碳足迹核算面临的挑战

  化工行业碳足迹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工细分领域规则缺失

  化工行业趋势分析显示化工行业涵盖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氟化工、硅化工等多个细分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和原材料需求。以有机硅产品中的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107胶)为例,其生产过程涉及氯碱装置、盐酸循环利用、污水处理等多个环节,但现有碳足迹核算标准中缺乏针对这些具体环节的明确规则。例如,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分配规则不明确,部分企业将污水处理视为辅助设施,将其碳排放计入企业整体排放而非产品碳足迹,而出口导向型企业则倾向于将此类间接排放纳入核算以符合国际要求。此外,107胶生产过程中的盐酸循环利用环节也缺乏详细的核算指导,导致企业在核算时面临困难。

  (二)化工数据标准不统一

  化工行业碳足迹核算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数据的标准化和一致性。然而,当前国际和国内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差异较大,严重影响了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以硅块的碳排放因子为例,从GaBi数据库中的9.54改为Ecoinvent数据库中的12.51,最终107胶的产品碳足迹将从9.47增加到10.96,碳足迹数值升高16%。这表明现有数据集缺乏对化工专用原料的精细化排放因子,企业在核算时若依赖估算值,将导致结果不确定性较高。此外,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兼容性和一致性不足,增加了跨数据库比较和数据整合的难度,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核算成本。

  三、化工行业碳足迹核算体系的优化路径

  针对化工行业碳足迹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优化路径:

  (一)建立化工细分领域核算规则体系

  化工行业应根据不同细分领域制定专项核算指南,明确各领域主要产业链的核算规则。例如,煤化工领域应优先覆盖合成氨、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核心产品,并明确煤气化、二氧化碳捕集、灰渣处理排放等常见环节的分配规则。盐化工领域应以烧碱、聚氯乙烯等产品为重点,给出不同电解工艺、氯气回收率等因素对碳足迹核算细节的影响。氟化工领域应优先覆盖制冷剂、含氟聚合物等核心产品,并重点考虑含氟废气处理、副产物HFC-23销毁等环节的核算处理方式。同时,应联合行业协会定期对核算规则进行修订,根据新兴技术发展情况对核算方法、流程进行补充,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

  (二)构建化工行业统一的数据库与共享平台

  化工行业应构建统一的碳足迹数据库,整合国际与国内权威数据源,开发化工专属模块,形成基础因子库。数据库应涵盖能源、原料、运输等通用模块,明确蒸汽、电力、基础化学品等基础项目的排放因子,优先将合成氨、甲醇等大宗产品上线公共因子查询平台,并逐步扩展至细分领域。此外,应建立产业链数字孪生平台,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原料-工艺-产品的实时数据联动,搭建工艺层设备级碳足迹模型,完善排放因子的动态更新功能。同时,推动国际互认机制,制定中国化工产品碳足迹核算的“双清单”制度,与国际数据集建立映射关系,减少企业合规成本。最后,建立行业碳数据共享机制,组建化工碳数据联盟,推动龙头企业开放脱敏数据,降低中小企业核算成本,并完善碳足迹公共查询平台,提供各类产品的区域/全球基准值比对功能。

  四、化工行业碳足迹核算体系优化的实践意义

  化工行业碳足迹核算体系的优化不仅是应对国际规则和国内政策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行业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建立细分领域的核算规则体系和统一的数据库与共享平台,化工行业可以更精准地核算产品碳足迹,降低核算成本,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应对国际碳关税等贸易壁垒,还能为企业的低碳转型提供科学依据。此外,优化的核算体系还将促进化工行业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中国化工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推动化工行业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占据主动地位。

  总结

  化工行业作为高能耗、高排放领域,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低碳转型压力。当前,化工行业碳足迹核算体系存在细分领域规则缺失、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核算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通过建立细分领域的核算规则体系和构建统一的数据库与共享平台,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化工行业碳足迹核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不仅有助于化工行业应对国际规则和国内政策的要求,还能为企业的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化工行业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占据主动地位。未来,化工行业应继续深化核算体系的优化,探索新兴技术在碳足迹核算中的应用,推动核算体系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实现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更多化工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化工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