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注:根据公开数据推算,2024年中国粽子市场规模约达380亿元)
开篇综述:今年端午前夕,上海某连锁零食品牌"来伊份"因蜜枣粽产品被曝出含有疑似带血创可贴异物的投诉事件,引发全国消费者对传统节令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该案例不仅暴露了代工模式下的品控短板,更折射出当前380亿元规模粽子行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挑战。
5月10日有消费者通过社交平台爆料,在所购蜜枣粽内发现疑似带血创可贴异物。涉事企业迅速回应称已下架问题批次产品,并启动全链路调查。但视频中展示的粽子馅料混入片状异物、表面附着深色物质的画面,仍引发公众对食品生产卫生标准的强烈质疑。值得注意的是,该品牌近年投诉记录显示,其代工产品出现异物及变质问题占比超70%,20182024年间被监管部门通报次数达15次。
作为采用轻资产运营的零食企业代表,来伊份目前有超过60%的核心产品通过OEM模式生产。但随着加盟门店占比突破50%,其供应链管理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5.25%至33.7亿元,净亏损扩大至7526万元,加盟店扩张带来的品控风险已直接影响企业经营基本面。行业数据显示,采用代工模式的企业平均客诉率较自产企业高出42%,其中异物投诉占比达38%。
在终端门店数量减少16.28%至3085家的背景下,来伊份正加速向"供应链平台型企业"转型。但此次事件暴露了其品控体系的关键短板:代工厂商准入标准模糊、生产环节追溯机制缺失、终端质检覆盖率不足等问题持续存在。行业统计表明,采用加盟模式的企业在产品抽检合格率上较直营企业低9个百分点,而粽子这类高水分含量速冻食品对冷链运输和存储条件的要求更为严苛。
总结展望:当前380亿元规模的粽子市场正经历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变革的双重考验。来伊份事件警示行业参与者,在追求规模化扩张时必须同步强化全产业链品控能力。未来企业需在代工厂审核、数字化追溯系统建设、终端质检标准制定等方面持续投入,方能在传统节令食品市场竞争中建立可持续的质量竞争优势。监管部门也应针对OEM模式下的食品安全风险,完善全链条监管机制以保障消费者权益。
更多粽子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粽子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