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凭借鲜美口感与丰富营养,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产业发展备受瞩目。近年来,我国樱桃产业在规模与区域布局上持续演变,既面临机遇也存在挑战。深入剖析产业现状、预测发展规模并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对推动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近20年,世界樱桃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采收面积和产量波动上升。《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樱桃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1995年世界樱桃采收面积为33.70万 hm²,到2004年达到37.58 万 hm²;产量方面,1995年为164.6 万 t,2003年增至 190.9 万t。美国在这一时期产量增长显著,1995年产量为15 万 t,2004年增加到25万t,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樱桃出口国,2003年出口量达4.5万 t,出口额1.7亿美元。
我国樱桃产业也在不断发展。2004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我国樱桃采收面积仅 4000 hm²,产量 1.4 万 t,但根据我国各生产省(市、区)统计数字汇总,实际栽培面积约 5.4 万 hm²,去掉淘汰面积,全国樱桃栽培面积应在 3.33 万 - 3.67 万 hm² 左右。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2005 年冬其樱桃栽培园面积已达 1.93 万 hm²,产量 12.2 万 t。
从市场表现来看,我国樱桃供不应求。露地栽培的樱桃市场售价 12 - 30 元 /kg,保护地樱桃售价一般为 40 - 50 元 /kg,元旦至春节期间进口樱桃售价更是高达 100 - 160 元 /kg。自 2002 年起,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樱桃净进口国,2003 年净进口量达 1.9 万 t,净进口值 0.7 亿美元;2004 年,我国出口樱桃仅 36 t,11.4 万美元。这表明我国消费者对樱桃需求旺盛,但国内产量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依据相关资料,2004 年全世界樱桃采收面积 37.6 万 hm²,扣除估计的我国采收面积 4000 hm² 后,其他各国采收面积为37.2 万 hm²。当年除中国外全世界人口约 52 亿,即其他国家每 10 亿人口约有 7.1 万 hm² 采收樱桃园。假设2015年我国人口为14亿,若人均樱桃采收面积达到2004年世界除中国之外的平均水平,全国樱桃采收面积约为10万 hm²。考虑到我国农村人口经济收入情况,这一假设具有一定合理性。由于樱桃定植5 - 6年后才进入丰产期,为实现 2015 年 10 万 hm² 的采收面积,2010 年我国樱桃栽培面积应达到 10 万 hm²,此为 2010 年适宜的樱桃最大栽培面积。以往观点认为 2010 年我国樱桃适宜栽培面积为 6.67 万 - 7.33 万 hm²,该估计数字下投产后面临的销售风险相对较小。
我国樱桃栽培区可划分为4个区域。环渤海湾地区,涵盖山东、辽宁、河北、北京和天津等省(市),是中晚熟樱桃栽培区,也是我国樱桃商业栽培起步最早的区域。果农通过种植樱桃获得高回报,种植积极性高,栽培面积和产量增长迅速,对国内其他地区樱桃种植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陇海铁路东段沿线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和甘肃等省(山东省南部部分地区也在此列),是主要的樱桃早熟栽培区,所产樱桃比山东烟台早熟10 - 15天,不过渭北高原属于中熟和晚熟樱桃栽培区。该地区交通便利,利于樱桃外销,尽管栽培起步晚、面积小,但已有部分进入丰产期的樱桃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产业发展呈加速态势。
西南高海拔栽培区主要指四川和云南等省海拔较高、年日照时数 2000 小时以上,能满足樱桃低温需求且无严重冻害的地区。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樱桃糖分积累,果实品质极佳,还能利用海拔差异生产不同成熟期的樱桃。但云南春季气温变化大,是种植樱桃的不利因素,重庆因与四川经济联系紧密,也被纳入该栽培区。
分散栽培区包含南疆露地栽培区和吉林、黑龙江、宁夏等寒冷省(区)保护地栽培区。新疆南疆适宜露地栽培樱桃,当地居民对水果喜爱,人均樱桃消费量较大。
从现有数据来看,全国樱桃种植业发展不平衡。2010 年数据显示,环渤海湾地区已有樱桃栽培面积 4.4 万 hm²,占全国估计栽培面积的 79.4% - 82.5%,而其他地区合计栽培面积仅 1.03 万 - 1.16 万 hm²,占比 17.5% - 20.6%。鉴于樱桃果实货架期和贮藏期短的特点,栽培区不宜过度集中,应在适宜地区拓展种植,就近供应市场,以减少损失、降低成本、促进销售。预计 2010 - 2020 年,环渤海湾地区、陇海铁路东段沿线地区、西南地区、西北与东北保护地栽培区在全国樱桃栽培总规模中所占比例分别为 50%、32% 左右、16% 左右、2% 左右。若 2010 年全国栽培总规模为 10 万 hm²,各地区适宜栽培规模(上限)分别为 5 万、3.2 万、1.6 万、0.2 万 hm²。
我国中西部地区樱桃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目前,该地区现有樱桃种植面积与2010年理论可发展面积之比,西北区为14.3%,西南区为 23.0% - 27.4% 。同时,发展时机已基本成熟,一方面种植技术成熟,各地有大面积进入丰产期的高效樱桃园;另一方面,该地区具备独特的气候生态和地理优势。因此,应抓住机遇,加快中西部地区樱桃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经济进步。
综上所述,我国樱桃产业在规模上有较大发展空间,区域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产业虽存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但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尤其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有望实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樱桃产业还将不断演变,需持续关注并适时调整发展策略。
更多樱桃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樱桃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