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冲突与贸易政策调整正深刻重塑能源市场格局。中东地区局势持续紧张,美国对伊朗军事行动引发霍尔木兹海峡运输风险预警,叠加中美贸易摩擦进入关键节点,多重因素交织下中国LPG进口供应链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全球最大LPG消费国,我国2024年LPG表观消费量达7,860万吨,其中进口依存度超55%。本文基于最新行业数据,解析当前复杂局势对LPG市场的影响路径及产业应对策略。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LPG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伊朗作为重要LPG出口国,2024年对中国月均出口量达56.87万吨,而2025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已升至82.76万吨。以色列对布什尔炼油厂等关键设施的袭击虽暂未波及油气基础设施,但若冲突升级可能直接冲击油田、码头等核心节点。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全球30%海运原油与LPG运输咽喉,其潜在封锁将导致海湾地区月均约2,400万吨LPG出口受阻。当前已有船运公司收到避航建议,运输成本已较冲突前上涨18-25%,供应链韧性面临严峻考验。
美国作为我国LPG主要进口来源国,其丙烷供应量占国内总量超50%。但受关税政策影响,2024年1-6月中国自美进口量为140.71万吨/月,至2025年同期骤降至117.74万吨/月,降幅达16.3%。尽管90天缓冲期暂缓最严关税落地,但化工企业已加速多元化采购布局:2025年上半年中东货源占比提升8个百分点,俄罗斯与非洲新兴供应渠道开发提速。需求端数据显示,丙烷脱氢(PDH)装置开工率较冲突前下降12%,原料成本压力导致行业平均亏损额扩大至630元/吨以上。
市场供需失衡推动丙烷价格区间震荡幅度同比扩大40%。截至2025年6月20日,华东地区PDH装置加工亏损已从4月初-466元/吨恶化至-1,060元/吨。原料端伊朗供应不确定性与运输溢价叠加,而聚丙烯等下游产品价格因终端需求疲软缺乏支撑,产业链利润呈现"剪刀差"扩大态势。行业监测显示,若霍尔木兹海峡持续紧张,四季度LPG进口成本可能再增15-20%,进一步压缩深加工环节盈利空间。
企业需实施"双轨制"供应链管理:短期通过期货套保对冲价格波动风险,中长期加速西非、中亚等替代资源开发。数据显示,2025年1-6月中国自尼日利亚LPG进口量同比激增73%,成功填补部分供应缺口。同时应强化基础设施韧性建设,包括扩建储气库容(当前我国LPG储备能力仅为消费量的4.8%)、优化运输网络结构。政策层面需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建立能源安全合作机制,将地缘风险转化为市场布局机遇。
总结:2025年LPG产业正经历从单纯资源获取向供应链安全管理的战略转型。在中东局势持续发酵、贸易政策多变的背景下,中国通过加速多元化供应体系建设、深化产融结合与区域协同,有望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未来3-6个月将是关键窗口期,企业需密切关注7月中美关税最终裁决及伊朗核设施恢复生产进度,动态调整运营策略以应对复杂市场环境。
更多LPG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LPG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