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LPG市场在供需博弈中呈现结构性分化。随着国内重点企业的战略布局加速推进及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传导,LPG产业链上下游产品走势进一步凸显独立性特征。本文基于7-8月行业动态数据,聚焦原料气供应、深加工装置利润修复及区域市场联动变化,解析当前产业竞争格局与未来趋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LPG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7月国内LPG产业链上游呈现明显区域性波动。醚后碳四价格高开低走,月初因山东地区码头资源偏紧及下游开工率提升支撑至4800元/吨,但中旬受华东供应增量和烷基化装置降负影响,价格回落至4300-4500元/吨区间。正丁烷维持低位震荡,港口低价进口资源冲击下,卖方多次调价后仍难以突破成本线;异丁烷则因炼厂减产与MTBE出口需求拉动,在月中反弹至5200元/吨高位后陷入多空拉锯,最终收于4900-5100元/吨。丙烷价格受国产检修恢复及进口到港高峰压制,全月均价下跌6.2%,降至4200元/吨以下。
重点企业通过动态调整装置负荷缓解压力,部分炼厂通过减少出口配额保障内需市场稳定。
6月深加工产品价格先涨后跌,MTBE均价环比下降4.8%,烷基化油跌幅达5.2%。丁酮因行业降负至60%的低水平,在成本支撑下实现利润修复;顺酐受原料正丁烷价格波动影响,加工亏损扩大至300元/吨以上。PDH装置开工率维持在78%,丙烯价格下行压力传导至产业链中游。
进入8月后,MTBE、丙烯等调油原料面临新产能投产冲击,叠加国际原油市场震荡预期,行业普遍预计其均价将下探5%-8%区间。重点企业转向开拓东南亚出口订单,试图通过海外需求对冲国内供需失衡风险。
7月深加工产业链多数装置仍处于盈亏平衡线下方。醋酸仲丁酯单吨盈利约400元,成为少数实现正向收益的品类;烷基化油加工利润收窄至-150元/吨,PDH装置亏损幅度较上月减少20%,但仍处行业历史低位。
重点企业通过灵活调整负荷控制库存风险:丁酮行业因检修集中导致开工率骤降12个百分点,支撑其价格逆势上涨3.5%;脱氢MTBE装置月末利润转正至80元/吨,开工率回升至90%,凸显出口导向型企业对产业链的调节能力。
8月原料气走势预计分化加剧。醚后碳四受炼厂供应趋紧及烷基化油利润修复支撑,有望上涨至4600-4700元/吨;异丁烷因MTBE出口订单减少或先跌后稳,最终区间在4900元/吨左右;丙烷则受益于进口到港量缩减及台风导致的物流延迟,价格将止跌企稳。
深加工产品方面,MTBE、顺酐等调油原料因新产能集中释放面临下行压力,而丁酮复产集中在8月下旬后半段,或支撑其价格维持相对高位。重点企业正通过技术改造与区域市场深耕,强化在华东-华南核心消费带的竞争优势。
2025年LPG产业在供需动态调整中展现出显著的区域性和结构性特征。上游原料气供应端增量与下游深加工需求疲软的矛盾持续存在,重点企业通过灵活调节装置负荷、开拓出口市场及优化产能布局,在成本传导不畅的困境下探索利润修复路径。未来行业竞争将更加聚焦于技术升级与产业链协同效率提升,区域市场定价权争夺或成为新一轮产业洗牌的关键战场。
更多LPG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LPG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