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陕西,氢能产业正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加速发展。从榆林零碳产业园的绿氢生产到西咸新区全产业链布局,再到“西安—渭南—韩城”城际氢能走廊的规模化应用,陕西凭借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和政策支持,正在打造全国氢能产业发展新高地。随着2025年发展目标逐步落地,其技术突破、产业链优化与市场拓展已形成显著成效。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氢能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在氢燃料电池堆领域,陕西通过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构建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分析平台。目前建成的全自动化产线可年产2000台(套)车用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堆,产品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外,在液氢技术研发中,某企业成功实现零下253摄氏度低温储存与应用突破,并推动国内首个液氢驱动吨级无人机试飞成功。
为加速技术转化,陕西省及西安市分别于2023年和2024年成立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筹产业链资源搭建产学研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初,西咸新区已引入并培育78家氢能企业,覆盖制氢、储运、加注等全产业链环节。
绿氢生产是低碳转型的关键。榆林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通过规模化电解水制氢,将绿氢成本从45元/千克降至25元/千克,投产后年产约3000吨绿氢,年减碳量达6万吨。在储运环节,某企业创新采用有机液态储氢技术,在常温常压下实现安全高效运输。对比传统高压气态储运,该技术将500公里运输成本从23.3元/千克降至7.75元/千克(含加脱氢综合成本约10-11元/千克),显著提升经济性。
至2025年底,陕西高纯氢产能预计突破5万吨/年,并建成年产2000吨有机氢载体工厂,进一步巩固其在储运技术领域的优势。
在交通领域,“西安—渭南—韩城”城际氢能走廊已形成规模化应用。依托韩城市1.8万吨/年的焦化副产氢资源,某企业投运的12辆氢能重卡实现短途运输成本与传统柴油车持平,并借助陕西高速公路通行费全免政策加速推广。此外,渭南蒲城县开通首条氢能公交线路,单次加氢仅需15分钟,续航能力较纯电动车型提升显著。
国际市场方面,某企业首批氢能重卡已出口澳大利亚,其安全性、环保性通过当地严苛测试验证。据规划,到2025年陕西氢能相关企业将达200家以上,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达到40亿元。
创新驱动与政策协同下的产业跃升
从技术研发的自主化突破到储运成本的结构性下降,再到多元场景的应用拓展,陕西在氢能领域构建了“技术-产业-市场”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通过强化产业链协同、推动绿氢规模化应用及加速国际化布局,其2025年发展目标已呈现清晰路径。未来,随着供氢体系完善与加氢网络扩展,陕西有望成为全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省份。
(数据来源:陕西省能源局公开信息及行业统计)
更多氢能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氢能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