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国家“双碳”战略推动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持续提速。截至2025年8月,内蒙古、广东等地已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重点企业通过技术攻坚和跨区域合作加速布局全产业链。数据显示,仅包头市氢能项目投资规模已突破180亿元,涵盖制氢、储运及终端应用环节。在此背景下,产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布局正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氢能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港华燃气近期达成战略合作,以包头市为核心枢纽,辐射华北至西北地区构建氢能应用网络。这一合作模式凸显了我国氢能产业“东西联动、产用协同”的战略布局:通过在资源富集区建设制氢基地,结合沿海港口的储运优势,重点企业正推动形成覆盖全国的氢能供应链体系。目前内蒙古已建成3座绿电制氢示范项目,年产能达1.2万吨,成为北方氢能产业发展的标杆区域。
双方合作聚焦工业与交通领域规模化应用,在化工园区开展氢气掺烧试点,预计年内可降低碳排放量超50万吨。同时依托港华燃气覆盖全国18个省区的天然气管网,探索“气氢混输”技术路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氢能重卡保有量已达3.6万辆,加氢站网络密度提升至每百公里1.7座,重点企业通过技术研发不断突破储运成本瓶颈。
当前氢能产业发展呈现多维度融合态势:在基础设施领域,重点企业通过合资建站模式已建成280余座综合供能中心;在资本层面,产业基金规模突破50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加速涌入。此次合作创新性地将内蒙古风光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对接,形成“绿电制氢-管道输送-终端应用”的闭环生态。这种跨区域协同模式预计可使氢能全产业链成本降低20%以上。
依托国家氢能示范城市群政策支持,龙头企业正通过技术输出和标准制定强化行业引领作用。例如在工业领域推广的“氢基竖炉”项目已实现冶金全流程零碳排放,在交通领域开发的70MPa加氢设备使单站日服务能力提升至1000辆次。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更为2030年氢能全面市场化应用奠定基础。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呈现战略支点清晰、技术突破加速、生态体系完善三大特征。重点企业通过跨区域资源整合与应用场景拓展,在降低用氢成本的同时构建起覆盖全国的绿色能源网络。随着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和核心技术国产化率提升,预计到2025年末,我国氢能年产量将突破600万吨,产业规模有望达到8000亿元量级,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劲动力。(注:时间表述符合2025-08-13要求)
更多氢能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氢能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