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旅游业深度转型的背景下,2025年的文旅市场竞争呈现资源争夺、技术赋能双轨并行态势。数据显示,我国文旅融合项目投资规模突破4.8万亿元,其中生态型景区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数字化服务成为竞争焦点。作为甘南高原的生态明珠,卓尼县大峪沟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树立了典型样本。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文旅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大峪沟景区依托27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峡谷奇峰等核心自然资源,构建起"山-水-林-瀑"的立体景观体系。为提升游客体验,当地建成标准化停车场、文化广场和智慧导览系统,实现景区WiFi全覆盖与VR全景展示。截至当前,该景区已与全国198家旅行社建立战略合作,形成覆盖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的客源网络。
通过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木耳镇吾固村完成风貌改造和基础设施升级,建成23家特色农家乐和10个在建项目。当地集体经济资源得到盘活,包括藏香缘小吃城、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年创收超20万元,直接惠及110余户村民。这种"景区+村落"的融合发展模式,使文旅产业链延伸至农产品加工、民俗展演等领域。
结合高海拔生态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当地企业建成116座标准化种植棚及1000平方米生产加工车间。通过联合高校开展赤松茸品种改良和反季节栽培技术研发,成功填补全国秋冬市场空白。该模式不仅实现年产值超600万元,更创造96个本地就业岗位,形成"农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2025年数据显示,大峪沟景区通过北京、重庆等地举办的18场推介会,构建起覆盖三北地区的营销网络。其成功经验表明,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的运营机制,能有效整合资源要素。当前景区正推进智慧票务系统升级和沉浸式光影项目开发,计划2026年实现游客量同比增长35%。
卓尼县的大峪沟实践印证了文旅产业发展的核心逻辑——生态保护与技术创新是基础支撑,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是关键路径,品牌建设与区域协同是竞争制胜点。在2025年这个文旅行业技术迭代的关键节点,这种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动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本。(注:本文数据均截至2025年8月)
更多文旅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文旅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