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刚刚过去的暑期运输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9.43亿人次,日均客流超1500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公众出行需求的强劲复苏,更凸显了文旅融合在交通网络中的核心地位。铁路部门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将“轨道上的文旅经济”推向新高度,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中展现出强劲活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文旅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2025年暑期(7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铁路累计开行旅客列车11330列/日,较去年增长8%。其中,京哈高铁京沈段、沪昆高铁杭长段等线路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常态化运行,通过缩短旅行时间提升运输效率。以国铁沈阳局为例,暑运期间经由京沈高铁的标杆列车开行量达56列,进一步释放了京津冀至东北地区的文旅消费潜力。
暑期数据显示,“铁路+文旅”的精准对接显著拉动了细分领域增长。长三角地区针对球迷推出的“苏超”专列累计开行35趟,运送球迷超3.15万人次;内蒙古国铁局则通过四折票价推出歌迷专列5趟,推动“音乐+交通”场景创新。此类定制化服务不仅满足个性化需求,更形成“高铁网络+文旅产品”的乘数效应。统计显示,相关线路客流量环比增长达89%,带动沿线城市旅游收入同步提升。
国际联运数据印证了文旅开放的成效:中越国际旅客列车暑运发送量同比增长23.9%,东兴市站每月接待越南旅游团超25个。全国铁路累计服务外籍旅客348.4万人次,热门目的地包括上海、北京等核心城市及景德镇、重庆等特色文化地标。数据显示,境外游客对“高铁+非遗体验”“移动文旅场景”的偏好显著增强,语言服务优化和在地化产品开发成为竞争关键。
暑期全国铁路共开行旅游专列579列,同比增长31%,其中河南至新疆的“大河之南号”通过软卧包厢+非遗工作坊设计,实现单趟经营收入超279万元。此类列车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形成“1+N”的消费闭环。统计显示,56%老年游客和90%家庭用户选择该模式,证明市场对深度文旅体验的强烈需求。同时,“齐鲁1号”“熊猫专列”等品牌化产品加速涌现,推动行业从交通服务向场景运营转型。
2025年暑运数据揭示了铁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战略价值。通过提速线路、定制服务和跨境网络三重发力,铁路部门不仅满足了多元化出行需求,更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文旅经济通道。未来,随着更多“移动文旅综合体”的落地及国际市场的持续开拓,“轨道上的文旅”有望成为拉动消费增长、提升城市能级的核心引擎。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差异化产品设计与数字化服务能力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变量。
更多文旅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文旅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