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我国粮油产业正处在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国家层面连续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区域层面积极落实具体措施,技术革新与单产提升行动成效显著,市场供需与国际环境亦呈现新特点,共同构成了2025年粮油产业发展的宏观图景。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粮油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江苏省2025年粮油生产扶持政策旨在持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增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政策制定了四大类共十九项具体举措,为市县落实财政支农政策提供指引。这四大类政策包括:粮油生产主体补贴补助、支持提升粮油单产和品质、持续提升粮油综合产能、加强粮油生产服务保障。与2024年政策相比,2025年政策新增“支持建设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内容,旨在整合农资、农机、农技服务功能。同时,与2024年“实施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建设”相比,2025年“开展粮油高产优质片区建设”增加了“优质”维度,并突出整建制推进。在区域层面,某市2025年计划统筹100万元用于主要粮油作物高产竞赛活动,安排撂荒耕地治理200万元,投入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监测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300万元,并提供早稻集中育秧补助300万元、油菜机械化100万元、微生物肥技术研发推广100万元,这些资金安排体现了对粮油生产的精准支持。
2023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2024年,全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粮食平均亩产394.7公斤,同比提升5.1公斤,单产提升贡献率超过80%。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农业农村部将依托各类工程项目,以702个整建制县市为基本单元持续发力。2025年的目标是:玉米、水稻平均亩产提高5-10公斤,大豆平均亩产提高1-3公斤;服务带动29万农户参与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覆盖粮食播种面积78.2万亩以上。技术进步为粮油单产提升提供了强大支撑。目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其中小麦超过97%;智能农机覆盖率已达35%。北斗导航播种系统使小麦亩均增产5.2公斤。2025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10项、主导品种133个、主推技术143项。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涉及21种作物,推介品种总数326个,其中粮油作物品种191个,占比近60%。“十四五”期间,我国育成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近2万个,包括水稻6011个、小麦2300个、玉米9038个、大豆1455个。区域试验平均亩产显示,水稻达600公斤,比大田高130公斤;小麦达420公斤,比大田高40公斤;玉米达650公斤,比大田高230公斤。新疆在2024年创下全国大面积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百亩、千亩、万亩集中连片单产分别达到795.8公斤/亩、756.2公斤/亩、720.4公斤/亩。内蒙古在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达到820.1亿斤,单产提升示范区达到1040万亩,创建855万亩吨粮田,粮食单产同比提高24.2斤/亩,达到779.7斤/亩。

国家政策正积极引导粮油消费结构向更健康的方向转型。《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在2025至2030年间开展“减油”行动。2024年,我国启动实施《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2024—2035年)》,目标是到2035年,全谷物在居民膳食消费中的比重明显增加。然而,当前我国全谷物消费占谷物消费的比例不足1%,与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天全谷物和杂豆摄入量应占全部谷物的25%—50%存在较大差距。居民膳食中油脂摄入量偏高,2022年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达40多克,远超25—30克的推荐标准,人均年消费量达26.6公斤。在种植结构方面,2025年国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任务为110万亩。2023年,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54.9%;林业、牧业、渔业占比分别为4.4%、24.6%、10.2%。这些数据反映了粮油生产在农业中的核心地位及其结构调整的动向。
国内粮油市场价格在近期呈现波动态势。示例周度数据显示,主产区国标二等小麦均价约2354元/吨,周环比小幅下跌;全国玉米周度均价约2010元/吨,周环比基本持平或微幅波动;全国大米均价约3800-3810元/吨,周环比微幅上升;油脂方面,进口三级菜籽油现货均价约8800-9160元/吨,一级豆油现货均价约7900-8140元/吨,周间有涨跌,豆油波动大于菜油。截至2024年12月底,国内小麦价格为2370元/吨,同比下降16.7%;玉米为1931元/吨,同比下降16.8%;大豆为4031元/吨,同比下降20.5%;菜籽油为9411元/吨,同比上涨10.4%;豆油为8141元/吨,同比基本持平。市场交易方面,粮油竞价交易成交率在13%至37%之间波动,不同品类和地区差异显著,部分地方储备粮销售出现流拍。产业发展呈现出对高品质和功能性产品的追求。2023年,有机粮油产品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25%,但认证覆盖率仍不足3%。未来五年,功能性粮油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超15%。某头部企业推出的针对健身人群的高蛋白杂粮包,上市首月即实现千万级销售额。技术赋能产业效益提升,数据显示,技术渗透率每提升10%,行业平均利润率可增加3-5个百分点。2025年的目标是:全省粮油加工转化率达到90%以上;主食产业化率达到65%以上;粮油精深加工产值占粮油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粮食产业经济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新疆也设定了2025年目标:粮油产业集群增加值达到400亿元;粮食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2300万吨以上。
国际粮油市场环境复杂多变。2023年,全球粮油作物种植面积达22.1亿公顷;巴西、美国、中国三国种植面积合计占比超55%。2024年,全球谷物产量预报数达28.54亿吨,创历史新高。预计到2025年,RCEP成员国间粮油贸易额或突破3000亿美元。国际价格方面,2024年底数据显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价格为551美分/蒲式耳,同比下降12.4%;玉米为458美分/蒲式耳,同比下降2.6%;大豆为1010美分/蒲式耳,同比下降22.2%;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白米价格在429-523美元/吨之间,同比下降约20-23%。相比之下,我国在粮油自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连续多年实现粮食自给率超95%,其中小麦、水稻等主粮自给率达100%。2015年起,中国粮食产量开始连续保持在6.5亿吨以上。2023年,粮食产量达到69541万吨(约13908.2亿斤),同比增长1.3%;油料产量3863.66万吨,同比增长5.73%。同年粮食消费量为85475万吨;食用油消费量为4096万吨。2024年,粮食产量超过1.4万亿斤。这些数据凸显了国内粮油供给保障能力的稳固。
总体而言,2025年的中国粮油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强力引导和资金支持下,正通过单产提升、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等多重路径,不断增强供给保障能力。同时,居民营养健康需求的提升和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也为粮油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夯实产能基础、引导健康消费、应对市场风险,仍是未来粮油政策及环境演进的核心关切。
更多粮油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粮油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