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厨卫电器行业分析报告 >> 能效国标实施电磁炉压力锅业有望规范发展

能效国标实施电磁炉压力锅业有望规范发展

2010-12-09 11:42:00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能效国标实施 电磁炉压力锅业有望规范发展
2010/12/9/8:10来源:厨具论坛

    厨房电器中的电磁炉,电压力锅新国标也将实施。近日从顺德召开的电磁炉、电压力锅国家标准启动大会上获悉,电磁灶、电压力锅国家标准即将出台。这两大行业国家标准的起草,不仅将提高电磁灶、电压力锅企业的进入门槛,加快行业的规范运作,而且还可以有效地解决长期困扰市场的劣质产品问题,并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淘汰出局。会上,国标委宣布将由美的担任两大行业标准化工作组组长。 国家发改委、质检总局和认监委11月31日联合发布公告,在继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陆续实施能效等级标准之后,国家强制性标准GB24849-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微波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从12月1日正式实施,新能效标准实施后,不能达到5级能效的微波炉也将被禁止生产和销售。    

    针对电磁灶市场的乱象,业内专家表示,“05年,电磁灶市场在国内刚启动时,曾有超过1000个品牌,现在只剩200多个品牌。”虽然,目前国内电磁灶市场依然拥有近百亿元的销售规模,但仅美的一家企业就几乎占据了行业的半壁江山。究其根源,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稳定的质量,是品牌迅速消失的根源。而随着国标的出台仍将会继续加快洗牌的速度,“预计至少还将有一半的企业被淘汰掉”。

    目前,电压力锅行业的销售规模也在50亿元左右,也有超过200个大小品牌抢占这一市场。不过由于缺乏安全标准,电压力锅的使用安全问题一直饱受消费者诟病,再加上专利使用混乱,在百度搜索“电压力锅投诉”,可以搜到约80万个页面,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有漏气、爆炸的现象。可见在实际购买和使用中,电压力锅产品饱受诟病。事实上,虽然电压力锅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但是在使用中,专利使用混乱,产品品质大打折扣,产品质量问题一直争议不断。为了规范行业发展,保障产品品质,2008年,顺德出台了由顺德质监局牵手四家电压力锅龙头企业制定的电压力锅联盟标准。今年8月,电压力锅国家标准起草启动大会召开,电压力锅国家标准出台正式进入倒计时。

    标准出台后,将对整个电压力锅行业起到规范作用,一些运作不规范、产品质量不过关、售后无保障的小企业会被淘汰。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使得一些产品质量差、知名度不高的品牌被挡在门外。据预测,此次电压力锅的国标起草工作将衔接欧洲标准,会有一半的企业在新国标下难以生存。

    电压力锅市场发展仍有阻碍

    目前电压力锅市场得以迅速增长,但是暂时还不会完全替代普通电饭煲和普通锅具。分析人士称,电压力锅的宣传目前还不到位,特别是对于消费者来说,电压力锅的优点还没有被完全传播。

    各大卖场和展会随处可见的榨汁机、豆浆机的演示也许可以为电压力锅的宣传提供一些思考。电压力锅本身是作为普通压力锅和电饭煲的升级产品出现的,但是拥有这两种产品的人,暂时不会直接淘汰还可以使用的电饭煲和压力锅,而购买电压力锅。这对于电压力锅这个集两种产品优点与一身的产品来说,有点尴尬。此外,渠道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06年电压力锅产品才进入大润发,而08年国美才开始力推电压力锅产品,产品少、资源少让电压力锅成为卖场中不受注目的成员。

    当然,目前这种情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随着美的等大品牌的进入,主流品牌对于电压力锅的产品宣传力度加大,消费者对于电压力锅产品的认知度增加,都将为电压力锅市场带来新动力。另外电压力锅价格的下调,也拉近了产品与消费者心理价位的差距。据中怡康数据显示,250-299元价格段的电压力锅市场比重逐渐增长,2010年1-5月该价格段零售量比重达24.1%。物美价廉是中国老百姓对于商品的追求,当产品价格进入消费者的心里价位空间,市场增长也就随之而来。

 

更多电磁炉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磁炉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