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仪器仪表行业分析报告 >> 2016年我国记录仪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016年我国记录仪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2016-01-27 14:09:47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最近有媒体与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合作,对市场上的一些行车记录仪产品进行检测,发现不少问题。市面上,产品款式琳琅满目,无论是一线名牌还是小众品牌,其标称的各种参数让消费者难以辨别,眼花缭乱。而事实上,许多产品在视觉分辨率、色彩还原度、信噪比、碰撞感应能力、拍摄画面视场角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存在不达标问题。比如,参与此次测评的所有记录仪的画面实际视场角没有一家达到标称值,缩水情况最严重的一款产品,实际值和宣传值相差56.5°。

  北京市民刘女士开车正常行驶,发现前面一辆车减速,自己就踩刹车停下来,结果两车还是撞在一起。刘女士很不解,明明自己已经踩死刹车,而且感觉车子已经停止,怎么还会撞上呢?后来想想才缓过神儿来:是前车溜车,撞了自己。但是前车驾驶员下车看了看,愣说是刘女士追尾。双方就责任问题扯了起来。刘女士清楚对方的“追尾”认定对自己非常不利,而自己又有事着急要走,就没再争下去,认栽赔了对方一些钱了事。刘女士心里很窝火,办完事之后立马到汽配店装了一个行车记录仪。

  现实生活中,像刘女士这样因开车遇到追尾剐蹭等说不清的烦心事而装上行车记录仪的人一定很多。事实上,行车记录仪近两年热销,社会上不断发生碰瓷事件及类似于2015年5月“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凸显了行车记录仪对还原事实真相之重要,是其根本原因。有知名行车记录仪厂商向媒体透露,成都那次事件发生后的6月份,其品牌记录仪销量实现了翻番,而接下来的几个月,销量增长也十分可观。

  正是由于行车记录仪具有还原事故现场、防止碰瓷、提高行车安全性、记录行车事迹等重要作用,它被民间称为汽车“黑匣子”。而近些年市场发展很快,也让这种小门类产品逐渐成为大众化热门产品。不过,就像任何产品市场走热都会伴生乱象一样,行车记录仪市场目前也因热生乱,令人担忧。

  业内人士表示,“不达标”问题显示的是我国行车记录仪产品质量水平较低,远远落后于国外。从模糊到高清再到循环录制,现在产品升级到三代半甚至四代,而市面上二代、三代的机器并没有淘汰,还在售卖以消化库存。目前市面上一般品牌的行车记录仪大都是在深圳生产,这些生产厂家多为代工厂,产品重要部件东拼西凑,没有什么科技实力。所能做的只是在外壳上改变一下,以示差别。

  2016-2021年行车记录仪行业市场竞争力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产品标准质量等方面问题的存在,暴露的是整个行业市场的不规范、不成熟。有人对当下行车记录仪市场进行总结,指出有所谓“四缺”问题:宣传缺实、品牌缺乏、标准缺失、监管缺位。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掣肘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要规范行车记录仪行业市场,必须制定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有了标准,企业按标准生产,监管部门按标准监督、检验,这个市场就规范起来了。

  制定并推行相关标准,最有效的办法是让行车记录仪成为汽车标配。据悉,美国目前已经出台法规草案,对行车记录仪的指标、性能作出了规定。但还没有提出强制要求。有人预计,美国大概在2016年以后就要求强制安装,即成为汽车的标配。我国也可能参照并跟进美国的做法,不久将出台标准法规,加强对行车记录仪的规范管理,使其进入标配名单。这就提醒汽车厂商必须关注这一产品领域,不管是自己研发生产,还是寻求代工,都要把好质量关,加强品牌管理。而监管部门也必须在价格认证及售后服务方面,及时拿出有效的管理办法,让产品市场更规范,消费者使用更放心。

更多记录仪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记录仪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