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工程机械行业分析报告 >> 2016年我国内燃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年我国内燃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10-09 13:34:48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今年8月完成内燃机销量413.15万台,同比下降0.86%,累计完成3424.12万台,同比累计下降8.72%;功率方面,8月完成17952.74万千瓦,同比增长24.67%,累计完成功率148694.1万千瓦,同比累计增长9.25%。

  8月销量较7月有小幅增长,同比农机用、船用、摩托车用降幅较大;累计销量同比降幅仍近9%;柴油机销量持续低位徘徊,汽油机总体小幅下降。以下是2016年我国内燃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内燃机

  2015年回顾:

  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12月全国内燃机行业644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2015年1~12月除资产总计、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存货及产成品、负债总计增长外,其余主要财务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具体情况如下:

  据《2015-2020中国内燃机及配件行业市场调查报告》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小幅下降。2015年1~12月全国内燃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1.74亿元,同比下降3.31%,下降额为78.53亿元。

  从全国内燃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不同控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看,2015年1~12月,集体控股企业、私人控股主营业务收入高于2014年同期,同比分别增长1.16%、7.04%;国有控股企业、港澳台商控股、外商控股、其他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低于2014年同期,同比分别下降17.98%、 22.41%、8.54%、4.04%。

  利润总额大幅下降。2015年1~12月全国内燃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74.85亿元,同比下降9.54%,减少额为18.44亿元。

  从全国内燃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不同控股企业实现利润看,2015年1~12月,私人控股企业、其他控股企业利润总额高于2014年同期,同比分别增长 5.46%、35.91%;国有控股企业、集体控股企业、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外商控股企业利润总额低于2014年同期,同比分别下降33.49%、 7.79%、13.88%、3.21%。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小幅增长。截止2015年12月末,全国内燃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应收账款为322.00亿元,同比增长9.50%、同比增加资金占用 27.94亿元。库存占用资金小幅增长。2015年12月末,全国内燃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存货资金为296.93亿元,同比增长3.12%。应收账款和库存依然增长,可见内燃机行业市场去库存压力依然严峻,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进出口方面根据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12月内燃机行业出口总金额12.95亿美元,同比下降7.63%;全年累计出口金额140.84亿美元,同比下降3.70%。12月内燃机行业进口总金额9.29亿美元,同比下降9.49%;全年累计进口金额98.99亿美元,同比下降18.19%。进出口双双下降显示出了国内外市场需求并不旺盛,加剧了业内企业库存压力,扩大需求激发市场活力是行业的当务之急。

  行业起伏不大

  分燃料类型来看,8月,柴油机销售37.85万台,环比增长18.87%,同比下降16.40%,累计销售322.37万台,同比累计下降 28.07%;汽油机销售375.28万台,环比增长1.75%,同比增长1.04%,累计销售3101.63万台,同比累计下降6.09%。

  分配套市场来看,8月,乘用车用、商用车用内燃机累计销量良好,其他细分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降幅。乘用车用内燃机累计销售1285.00万台,同比累计增长10.77%;商用车用内燃机累计销售227.47万台,同比累计增长12.10%;工程机械用内燃机累计销售30.44万台,同比累计下降 0.27%;农用机械用内燃机累计销售229.42万台,同比累计下降38.72%;船用内燃机累计销售1.68万台,同比累计下降46.90%;发电机组用内燃机累计销售115.81万台,同比累计下降10.49%;园林机械用内燃机累计销售224.48万台,同比累计下降8.15%;摩托车用内燃机累计销售1282.12万台,同比下降18.71%。

  受国二升国三影响,多缸柴油机累计销量较之同期有较大降幅,其中农用降幅较大。8月,多缸柴油机企业共销售238.87万台,同比累计下降5.82%。在多缸柴油机众多配套领域中,商用车占比最大达到63.42%,8月累计销售 151.49万台,同比累计增长7.78%。多缸柴油机配套的其他领域中,农用受国二升国三影响最大,销量同比降幅达到41.70%;工程用、发电、船用领域同比降幅在2%~22%左右。

  据海关总署8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9%。其中,出口1.27万亿元,增长5.9%;进口9250亿元,增长10.8%。单就8月份而言,进口、出口均出现较大增长,超出市场预期。

  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5.37万亿元,下降1.8%。其中,出口8.84万亿元,下降1%;进口6.53万亿元,下降2.9%。8月,小汽油机企业累计销售543.60万台,同比累计下降7.91%,园林机械用累计销售224.48万台,同比累计下降8.15%;农机用累计销售112.36万台,同比累计下降7.72%。

  多缸汽油机8月销量较7月有小幅增长,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多缸汽油机累计销售1351.04万台,同比累计增长11.41%。最主要配套在乘用车领域,占比达到94.25%。8月累计销售1273.33万台,同比累计增长10.86%。

  据内燃机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分析,新能源内燃机总体呈现平稳趋势,随着环保标准的不断上升级,政府方面对新能源车的利好政策不断、新能源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以及民众环保意识的加强及对新能源接受程度加深,新能源内燃机在今年会越来越好。

  今年8月,除工程机械用、园林机械用内燃机当月销量环比小幅下降,其余细分市场均不同程度增长;累计销量除乘用车用、商用车用同比增长外,其余行业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销售总量降幅仍较大。

  更趋环保健康

  未来,内燃机行业将趋于更加理性环保的健康发展模式,内燃机是目前和今后实现节能减排最具潜力、效果最为直观明显的产品,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作为主流动力机械的地位不可动摇。实现我国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的总目标,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未来五年是内燃机行业将迎来全面升级的时期。

  从生产制造的最高端观察,当前,内燃机测试技术与装备严重缺失和落后,同样是制约我国内燃机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掣肘。长期以来,我国内燃机行业的生产制造、试验检测等测试技术和测试设备依赖国外的现象非常严重,关键测试设备和仪器绝大多数需要进口解决,严重阻碍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发展。

  据悉,面对内燃机产品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和细微颗粒物等各种物质对大气环境的严重影响,发达国家内燃机制造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关注点已经从控制内燃机有害物质排放转向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从欧盟制定的汽车排放法规可以很明显看到,2020年起新生产的乘用车二氧化碳排放量标准从目前的130克/公里降低为95克/公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正在取代有害物质排放法规成为推动内燃机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李东茹表示,“应将未来的发展重点放在绿色设计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以及节能减排降噪技术上。绿色制造是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实现最高的附加值产出的‘资源效率’概念的提出,较好地实现了‘绿色’ 与‘利润’的融合,也符合企业需求”。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邢敏对于绿色制造曾如是说,“为了顺应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倡导,整个内燃机行业应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注重可替代燃料的研发,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机动车和内燃机排放法规。加速实现内燃机先进制造,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使用效率,全面提升清洁高效的加工工艺水平,推广智能化生产,实现绿色生产。推广适于替代燃料内燃机专用润滑油和非常规排放后处理技术,开展新型替代燃料燃烧技术研究。深化替代燃料发动机与现有发动机制造体系兼容。”

  “十三五”期间除了在环保绿色制造的技术提升上,在设计生产技术的创新、国内品牌企业走出去、行业监管的完善方面都将更上一层楼。

  “十三五”规划下,整个内燃机行业要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为重点。积极响应环境友好型建设为目标,倡导绿色生产和再制造等可持续发展方式。

  与此同时,各个内燃机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政策的助力下,不断提升自身实力,致力于建设全球领先的内燃机产业,为全球内燃机企业提供产业链服务。

更多内燃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内燃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