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全球碳中和目标推进下,内燃机作为传统动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压力。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2024年全球内燃机市场规模达1.2万亿美元,但其中85%的排放来自船舶、工业及陆运领域。随着欧盟碳关税政策落地和中国"双碳"战略深化,高效清洁燃料替代技术成为行业突围关键。在此背景下,我国某科研团队近期在纯氨燃料内燃机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传统动力系统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案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内燃机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当前全球内燃机产业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传统燃油内燃机在汽车领域加速退出,其市场份额预计从2023年的68%降至2025年的49%;另一方面,在船舶、农业机械等特定场景中,内燃机仍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显示,航运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3%,而现有船队中仅有1.2%采用替代燃料技术。这一矛盾促使行业加速探索氨能、氢燃料等零碳方案与内燃机的适配路径。
某科研团队研发的"氨晖号"示范船,成功攻克多项制约氨燃料应用的技术难题:通过等离子体点火技术将燃烧效率提升至传统柴油机的92%;采用催化裂解装置使氨气转化率超过85%,显著降低NOx排放;模块化燃料供应系统更实现了与现有船舶动力系统的兼容。这些突破直接回应了内燃机行业在零碳转型中的核心痛点——如何平衡环保性、经济性和可靠性。据测算,纯氨燃料可减少90%以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且运输储存成本仅为氢燃料的1/3。
"氨晖号"6月在巢湖水域完成首航,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内燃机清洁化竞赛中迈出关键一步。该船搭载的2.5兆瓦级纯氨燃料发动机,验证了大功率场景下的稳定运行能力。从市场角度看,船舶运输、矿山机械等重载领域将成为首批受益者:以万吨级货轮为例,采用氨燃料可使单航次运营成本降低18%,同时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2030年碳强度指标要求。未来三年内,预计全球将有超过5%的船舶动力系统启动燃料替代改造计划。
总结
在能源转型与产业变革交织的2025年,内燃机行业正经历从"减污降碳"到"零碳重构"的关键转折。纯氨燃料技术的成功示范不仅拓展了传统动力系统的应用边界,更揭示出清洁能源替代路径的多样性。随着相关专利数量突破百项(目前中国在该领域持有37%的核心技术专利),内燃机产业有望通过燃料革新实现与新能源赛道的并跑发展,为全球气候目标达成提供重要支撑力量。
更多内燃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内燃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