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旅游产业细分行业分析报告 >> 2016年欢乐谷连锁主题公园市场分析

2016年欢乐谷连锁主题公园市场分析

2016-10-28 14:50:48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欢乐谷,作为中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的主题公园连锁品牌,以3000万的年游客接待量连续位居世界旅游集团全球第四、亚洲第一;仅次于美国迪士尼、美国环球等国际一线游乐大亨。

  北京欢乐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由于起步较晚和文化领域条块分割,中国本土主题公园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片空白,直到华侨城集团用四年时间打造了中国现代主题乐园的经典之作——北京欢乐谷。

  北京欢乐谷率先引入世界领先的高科技游乐设施、构筑国际接轨的都市演艺精品、倡导深具人文魅力的主题文化体验,从而用“动感、时尚、激情”的品牌个性与丰富内涵,为现代都市人提供愉悦身心的多元化旅游休闲方式与都市娱乐产品。

  作为第一个布局北方“吃螃蟹的人”,北京欢乐谷的出现,迅速为北京这座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主导的古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奇和娱乐体验——2007年“五一”长假,北京欢乐谷游客量超越故宫,在逐步融入京城都市生活的同时,也掀开了中国主题公园的连锁发展的崭新篇章。

欢乐谷连锁主题公园

  欢乐谷连锁主题公园布局:“京津冀”区别定位

  2006年7月,北京欢乐谷正式开门营业;七年后的7月,在距离北京欢乐谷120多公里的天津,又一家欢乐谷开始营业,这也是华侨城在全国开业的第六家欢乐谷连锁主题公园。两家欢乐谷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圈内,一条京津高速连贯始终。但距离如此近的两家主题公园,却没有太多互动。直至今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来自其他主题公园的竞争加大,北京欢乐谷与天津欢乐谷开始试水区域战略。

  最新发布的欢乐谷京津联动就是华侨城“北方战区”构想下的重要一步棋,而昨日举行的华侨城与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项目,则意味着华侨城京津冀文化旅游一体化战略全面落地。

  其实,2016年以来,欢乐谷在京津冀动作频频。此前,欢乐谷推出了“京津同城·水陆狂欢”活动,2016年6月,京津城际首列旅游品牌专列“欢乐谷号”在北京南站首发。此外,在欢乐谷的多项优惠措施中,还包括通过京津两地欢乐谷官网和官方微信购买北京欢乐谷和天津欢乐谷套票可以享受8.5折优惠、买北京欢乐谷年卡可获赠天津欢乐谷全价日场门票等。

  不难看出,相比以往来说,欢乐谷2016年在区域战略上可谓煞费苦心。针对区域定位差异化难题,北京欢乐谷助理总经理袁军告诉北京商报,下一步,天津欢乐谷可能会定位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公园,而北京欢乐谷则会继续在游乐设施、主题表演等方面加码。另外,在产品定位上,南戴河会引入“滨海度假、国际级度假娱乐区”概念,娱乐区内计划有海洋主题水公园、休闲度假海滩等,还会有商务型的休闲度假酒店,属于一个综合项目。

  另一方面,一位业内分析师称,区域发展的基础确实是差异化,特别是在主题公园领域。虽然欢乐谷设想很好,但从目前来看,京津两地欢乐谷在差异化方向比较薄弱,另外,以吸引度假游客为主的南戴河,如何与欢乐谷实现互利还有待探讨。当然,由于竞争压力大,欢乐谷启动区域战略是有必要的,但短期内还看不到光明的“钱途”。

  没有比较就没有真爱:欢乐谷连锁主题公园如何与外来者竞争?

  自上海迪士尼乐园逐步开园后,人们在高呼“狼真的来了”的同时,原本的期望值也被逐步打上了折扣,回首望去,面对上海迪士尼、Hello Kitty度假园、韩国乐天世界、环球主题公园等超大规模主题公园,欢乐谷连锁主题公园就如同“与狼共舞。

  “没有比较就没有真爱。”6月25日,在北京欢乐谷狂欢节开幕式上,一位资深“谷米”留下了这样感慨,而她刚刚从上海迪士尼归来,又踏入了北京欢乐谷的狂欢浪潮中。

  从6月份开始,伴随着上海迪士尼的火热,地处首都的北京欢乐谷也再次迎来了客流高峰,从“不惧挑战”到“做大市场”,作为中国主题公园行业的翘楚,北京欢乐谷也在十年发展与变革中,围绕“常建常新”的经营理念,扎根中国特色主题文化生活,也让自己成为民族自主创新主题公园的领航者,推动欢乐文化主题不断迎来一个又一个华丽转身。

  “除了迪士尼、环球影城,你能想到的国际主题公园品牌如今都在瞄准中国。”对于如今的外部竞争格局,赵小兵似乎有着清醒地认识。

  据了解,除京津外,在深圳、上海、成都、武汉还有4家欢乐谷,而重庆欢乐谷预计明年6月完工,更有消息指出华侨城还将在福建落地欢乐谷,总投资不低于200亿元。但是,在全国各地树立“招牌”的欢乐谷也面临其他主题公园的竞争。

  特别是在京津冀地区,仅在天津一城便有三家连锁主题公园,除了欢乐谷之外,海洋极地世界、天津方特欢乐世界分别在2010年和2014年开业。尤其是天津方特欢乐世界,在成为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以及“极限挑战”的制定主题乐园之后,对天津欢乐谷形成了冲击。

  一位从事主题公园门票销售的旅行社工作人员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还指出,原本天津欢乐谷距离北京更近,人气较旺,但眼看其他主题公园通过综艺节目分流了一部分市场,给欢乐谷带来了压力。有分析人士认为,欢乐谷的京津联动不仅是响应政策,同时也是面对竞争所做出的应对,但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检验。目前,欢乐谷方面并未公布相应的数据。

  欢乐谷连锁主题公园发展挑战:差异难调

  “未来的主题公园,是高科技园区、智慧园区,更是文化园区。”中国主题公园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步剥离以门票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而是以品牌为核心进行延伸发展。

  虽然欢乐谷方面表示天津欢乐谷、北京欢乐谷以及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项目将差异化运营,其中北京欢乐谷将以户外刺激的娱乐项目为核心、天津欢乐谷以室内温和的合家欢项目及水公园为亮点、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项目则以海洋文化为依托,在产品、主题、活动、营销等方面形成联系。但是根据北京商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天津与北京的欢乐谷差异并不是很大。

  其中大都以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为主,园区的风格也大同小异。一位天津欢乐谷游客指出,北京和天津的欢乐谷差异不大,来天津玩一次再去北京玩一次似乎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对此,张金山表示,“欢乐谷号”京津专列和一系列营销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欢乐谷的客流量,但最核心的问题还在于主题公园的文化创意。他表示,对欢乐谷来说,在文化创意上做文章是比较关键的。他举例说,虽然并不是全球每家迪士尼都能盈利,但是依靠文化创意尤其是影视作品可以产生多方面的利润,比如影视作品中的卡通形象会及时应用到主题公园中,同时还有围绕主题公园的衍生品销售。“实际上欢乐谷也在关注这些问题,比如在北京欢乐谷推出单位演艺节目‘金面王朝’就比较成功,但整体来说仍不够。”此外,欢乐谷也不断通过更新换代增加新的吸引力,北京、深圳等地的欢乐谷均在开业后有新的工程。

  但在当下文化创意仍旧不足的情况下,园区内的二次消费也显得单薄。在对天津和北京两地的欢乐谷进行观察后发现,园区内有多处衍生品出售的商店,但消费者寥寥无几。而从餐饮情况来看,基本上没有看到就餐的游客。实际上,欢乐谷此前就被提出有“门票依赖症”,园区内的二次消费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与迪士尼等有较大差距。不过,有分析指出,欢乐谷作为华侨城布局的一个关键环节,集团的整体盈利才是最终结果。

  另外,门票销售的乱象仍旧存在。虽然天津欢乐谷在园区门口贴出告示,严禁黄牛票的存在,但在100米开外的路边就有四五个黄牛询问过往游客是否需要欢乐谷门票。此外,北京商报记者在一些旅游网站发现,有诸多与主题公园相关的天津一日游、北京一日游产品,这种产品主要是在市区某地点集中,并配有导游,游客乘坐统一的大巴前往园区,之后再按约定时间返回,票价甚至比裸票还要便宜,比如天津欢乐谷的门票价格为180元,该网站的优惠价格为170元,而包含这一门票的“天津一日游”产品仅售价109元。一位张姓游客表示,自己是从网站直接买票过来的,不仅从出发地到景区坐车很不方便,花费也比有专门大巴接送的产品价格要贵60元。

  欢乐谷连锁主题公园应对之措:接受挑战,以面对点

  自信不仅来源于既有实力,更是对未来布局的展望,据悉,北京欢乐谷四期预计将追加投资10亿元,其中香格里拉、蚂蚁王国区域改造升级总投资8亿元,每年对全园进行翻新亮色、升级改造投资5000万元,四年累计投资2亿元,截至2019年北京欢乐谷总投资将达到30亿元,秉承“建不完的欢乐谷,玩不完的欢乐谷”的经营理念,北京欢乐谷战略携手天津欢乐谷,以“京津同城?水陆狂欢”为口号,联袂开启华北旅游欢乐大时代,推动“迎接新挑战、适应新常态、迈向新台阶”的发展格局。

  未来,北京欢乐谷以华侨城的北方战区为依托,充分利用不断发展的主题公园资源和平台,深挖民族特色资源,进一步扩大文化演艺规模、提高文化演艺经营水平,围绕老品牌激发新活力,在世界一流的连锁主题公园道路上不断前行。

  更多主题公园行业市场分析,请查阅2016-2021年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

更多主题公园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主题公园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