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主题公园再掀投资热潮 9成主题公园亏损

国内主题公园再掀投资热潮 9成主题公园亏损

2016-01-01 09:05:39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上海迪斯尼乐园的开放引起大家的关注,同同时各地主题公园都在加速开建,蜂拥而至的资本都试图在“体验经济”热潮中分杯羹,不过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本土主题公园都是亏损或艰难盈利维持,掘金主题公园并非易事。

国内主题公园再掀投资热潮 9成主题公园亏损

  争搭迪士尼顺风车

  3月8日,距离上海迪士尼开幕只有100天了,迪士尼官网发布了最新的园区内部建设图。为了取悦中国消费者,上海迪士尼乐园中的许多景点和娱乐演出将成为全球迪士尼乐园的首发项目,包括世界上最大的迪士尼城堡、全球迪士尼乐园中首个以海盗为主题的园区、最长的迪士尼花车巡游路线等。

  在迪士尼的光环下,一轮主题公园建造热潮正呼啸而来。美国知名主题公园规划公司AECOM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有59个在建主题公园,仅2012年至2013年,中国共有14个主题公园开幕,预计到2020年,包括59个主题公园、5个水上乐园将建成运营,总投资额达238亿美元。

  随着上海迪士尼开幕时间的临近,与迪士尼相隔不远的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滴水湖畔的上海海昌极地海洋世界也在“日夜赶工”,届时将与坐落在川沙镇的迪士尼乐园“正面交锋”。

  上海海昌极地海洋世界运营方是在香港上市的主题公园开发及运营商海昌海洋公园,其与迪士尼集团、环球娱乐集团一起,位列全球主题公园集团十强,海昌海洋公园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王旭光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上海海昌极地海洋世界预计2017年年底建成,有望于2018年开园。王旭光并不担心极地海洋世界被迪士尼“挤压”,在他看来,差异化的定位使得两者之间的聚合效应大于竞争效应。

  9成主题公园都亏损

  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投资低谷后,中国的主题公园建设再次进入投资热潮。尽管业外资本争相涌入,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波热潮仍然喜忧参半。

  王旭光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眼下这波主题公园热潮主要是外部资金的驱动,有很多地产商进入到主题公园行业,“但用房地产思维做主题公园一定会死掉”。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主题公园的前景变得十分美好,国内也涌现出欢乐谷、海昌海洋公园、恐龙园、方特、长隆等一批优秀的本土主题公园品牌,但残酷的事实是,大部分本土主题公园都在亏损或艰难盈利维持。

  投资成本巨大、回报周期长,成了国内主题公园的最大障碍。通常具有一定规模的主题公园正常投资都在几十亿至数百亿元,回本是个漫长的过程。据王旭光介绍,目前90%的主题公园都是亏损的。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主题公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300家左右,其中有一定品牌知名度、有良好经营业绩的主题公园占比只有约10%,约70%的主题公园亏损,约20%盈亏持平。《中国主题公园失败案例分析探究总结报告》指出,1998年和1999年是我国主题公园建成开业的高潮期,然而诸多经营问题导致大量乐园关闭,引发“倒闭潮”。

  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业内资本对主题乐园的追捧除了有迪士尼乐园的示范效应外,还有房地产开发商的客观需求,“他们需要在资本市场、二级市场讲故事、造噱头,乐园是否能盈利并不是考虑的重点”。

  迪士尼启示录

  如何不再单纯倚重门票收入?

  迪士尼的成功甚至造就了“迪士尼效应”。上海迪士尼乐园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吸金效应?据国泰君安证券预计,2016年上海迪士尼将吸引境内外旅游人次达1200万以上,且每年以300万至500万的旅游人次持续增加,其中境外游客或新增超过300万人次。若按370元的平日门票价格计算,上海迪士尼全年门票销售将超过44亿元。此外,还将拉动旅游商业、旅游运输业、旅游宾馆业、城市交通业以及餐饮业等旅游细分产业经济增量。国泰君安证券公司预计,按照1元带动8元测算,上海迪士尼乐园将给旅游产业带来350亿元的增量。

  迪士尼乐园也成了国内主题乐园争相研究的对象,业内人士指出,对于长期过分依赖门票收入的国内主题公园而言,迪士尼乐园带来的不仅是盈利模式的改变。以海昌控股为例,其财报显示,2014年收入来源主要是门票,门票收入占到旅游经营收入的85%,这意味着,公司的收益主要取决于游客的造访频次,这也是国内主题公园普遍存在的现象。

  而迪士尼的门票收入权重并不大。公开数据显示,迪士尼乐园60%的收益来自衍生品等二次消费。米老鼠、汽车总动员、星球大战等电影中虚拟人物管理造就了迪士尼衍生品产业链,其开拓了电影、乐园、邮轮、服饰、出版物、音乐剧、玩具、食品、教育、日用品、电子类产品等一系列消费品。

  尽管迪士尼的盈利模式让国内主题乐园艳羡不已,但对它们而言,迪士尼的优势其实很难复制。“中国本土主题公园无论是欢乐谷还是长隆,大多缺乏迪士尼和环球影城那样的内容基础,自然也就缺乏IP形象。”沈萌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迪士尼在内容IP、动画形象以及酒店运营都有一整套体系和丰富的经验,国内主题游乐园基本没有自己形象的IP,在衍生品上缺乏根基,在酒店和餐饮的经营也欠缺经验,先天不足制约了国内主题乐园的发展。更多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更多主题公园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主题公园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