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葡萄酒行业分析报告 >> 中国葡萄酒产业现状分析:进口葡萄酒冲击 产量连续4年下滑

中国葡萄酒产业现状分析:进口葡萄酒冲击 产量连续4年下滑

2017-03-02 15:07:09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近年来进口葡萄酒每年都有双位数的增长,在国内的葡萄酒市场份额不断增加,而国产葡萄酒却是刚刚相反已经出现了连续4年的产量下滑。由于种植成本高、模式落后、效率低等先天不足,国产葡萄酒产业在和进口葡萄酒的竞争中落了下风,而在这一轮市场调整中,国产葡萄酒还在寻找突围的方向。

  进口酒压境

  近日,通天酒业(00389.HK)发布了2016年业绩公告,也成为今年第一家报亏的葡萄酒企业。公告显示,通天酒业2016年收入2.7亿元,同比2015年2.9亿元略有下滑,但净利润由盈转亏,从958万元转而亏损9329万元。

  通天酒业方面表示,亏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酒类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进口产品不断深化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导致中国葡萄酒市场不同档次产品的竞争激化,从而对国产葡萄酒产品销售造成较大冲击。

  从2013年以来,进口葡萄酒的快速复苏让国内葡萄酒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达6.4亿升,总额高达23.6亿美元,同比2015年分别增长15%和16%。其中瓶装葡萄酒占总进口总量的九成以上。其中法国为最大的葡萄酒进口国,占到总进口比例的44%;澳大利亚和智利紧跟其后占据了35%的进口份额。

中国葡萄酒产业现状分析:进口葡萄酒冲击 产量连续4年下滑

  而相比之下,国产葡萄酒则面临4连跌,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葡萄酒产量为11.4亿升,较上一年减少1%。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进口葡萄酒价格泡沫的消退,贸易商也更加务实,数据显示,2016年每升进口葡萄酒均价下跌4.6美元,下跌3.8个百分点。

  在近日举行的葡界论坛上,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副局长张旭表示,不考虑库存的情况下,2016年进口瓶装葡萄酒已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三成,提高近4个百分点。同时随着进口葡萄酒市场泡沫受到挤压,虽然进口额保持着双位数增长,但较上年却回落了20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进口酒加速以大众化姿态进入市场。而随着进口酒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持续提升,会给国产葡萄酒造成很大的冲击。

  这一点在国内葡萄酒企业的业绩上也有所体现,除了威龙股份(603779.SH),国内葡萄酒上市公司包括张裕(000869.SZ)、中葡股份(600084.SH)等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对了应对市场竞争,2016年通天酒业加大了广告和品牌宣传投入,广告及推广开支从1400万暴涨为1亿元,同比增长622%,并开发新产品以适应消费需求。但在全国五大区域市场上,葡萄酒进口较为集中的华东、中南和西南三个区域,经营利润却出现较大额亏损,其中华东地区从盈利1927万元转而亏损1256万元。

  冲击蔓延至上游

  进口葡萄酒的冲击从零售市场传导到行业上游。

  在中国葡萄酒六大产区的河北沙城产区,由于酒企销售疲软,酿酒葡萄收购价格的下滑,当地部分农户砍掉了葡萄藤转而外出打工。

  “现在种酿酒葡萄的利润太少,几亩地的收入不够一家人开支。”怀来县海科葡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晓晴表示。

  合作社的情况相对还好,但普通农户酿酒葡萄的收购价格不断下滑,以赤霞珠为例,2016年收购价格较高的酒企为1.8元/斤,亩产2000斤,去掉农资和人工,一亩地的净收入不超过3000元,5亩地不过1万5千元,还不如外出打工。据介绍,在这一轮调整中,怀来县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减少了约2成。

  而另一方面在瓶装酒冲击零售市场之外,随着关税的减免,智利和澳洲的质优价廉的原酒也已深入产区。

  据梁晓晴介绍,在2016年秋天后期,当地酿酒葡萄价格有所抬尾,不少酒企就开始停收葡萄,并从12月开始转用进口国外的原酒进行生产。

  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散装葡萄酒进口量为1.4亿升,山东和河北是原酒进口的前两名。

  了解到,进口原酒多数作为国产葡萄酒的生产原料。酒厂在进口之后仍需要和国内原酒勾兑调整,但仍不失为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目前澳洲原酒价格在5000元/吨左右,智利价格更低,而国内葡萄制造原酒的成本则在7500-8000元/吨。

  酒厂使用进口原酒也无可厚非,原本国产葡萄酒产品大多为中低端,而进口葡萄酒低端占到半数以上,中端也占到3成到4成。由于其具有成本和性价比的优势,对国内中低端市场的冲击最为强烈,如果酒厂原料成本过高,就不利于未来的销售。

  了解到,由于下游销售萎缩,沙城产区当地最大的酒企中粮长城葡萄酒就曾控价限收。2013年,中粮长城在张家口收购总量从2.9万吨减少至0.4万吨,导致当地原酒积压。2014年,经协调,长城公司少量恢复收购,但将价格压在6700元/吨,原酒厂每卖一吨就要亏1300元。2014年秋后,就已经出现了砍伐葡萄藤的情况。

  2015年,长城、张裕等大型企业的葡萄酒销售量下滑,导致葡萄收购价格继续走低。曾有人测算,农民种植酿酒葡萄的收益并不比种玉米高多少,一亩仅多出200-300元,而且种植葡萄费时费力、专人全程管理,不像种玉米农闲时可以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当年,沙城产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同比减少2万多亩。2016年,由于雹灾产量减少,情况没有继续恶化,但价格也没有起色。

  长期以来,国产酿酒葡萄种植一直存在质量和产量的矛盾,而现在行业进入到一个2-3年的阵痛期,优胜劣汰,农户会自觉地配合企业把葡萄质量提上去。短期内为了保证合作社社员的销售收入,他想尽办法:一方面做好管理提升葡萄品质,另一方面他采取了在酒企看来是“瞎胡闹”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招募酿友,以收购价2-3倍的价格销售酿酒原料和技术。

  冲击见底 阵痛持续

  中国酒业流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酒业论坛创始人赵禹表示,国产葡萄酒行业调整未必会变的更坏。

  在他看来,进口葡萄酒在海关数据上的增长,未必代表消费的同比例增长,由于葡萄酒消费潜力巨大,很多流通企业布局其中,据估算,过去三年里,进口葡萄酒的经营者数量增长了至少10倍,也导致大量的进口葡萄酒存在于库存和渠道之中,并不能证明市场份额大幅增长了。虽然国产葡萄酒近几年的产量没有明显增长,但根据他调研发现,目前国产葡萄酒的市场份额稳定在70%左右。

  在经历了4年下滑之后,进口葡萄酒的冲击也有见底的趋势

  张旭认为,从大环境看,国内葡萄酒市场仍处于调整期,市场预期不可盲目乐观。但从产业数据看,虽然国产葡萄酒产量自2013年以来的连续第4年下滑,但相比2013年两位数幅度的下滑,近几年国产葡萄酒产量正在趋于稳定。

  在行业内看来,中国葡萄酒行业正在经历一次大浪淘沙的内部淘汰,从产区种植、酿制到销售都要向精细化转型,产能从万吨为单位转向更小的单位,可能会有一部分企业被淘汰,但是最终留下来的将成为国产葡萄酒的新希望。

  张旭表示,进口葡萄酒的冲击一直都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其抱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在赵禹看来,进口葡萄酒给中国葡萄酒产业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在消费知识普及方面借鉴作用。进口葡萄酒因为纷繁复杂,在品牌塑造方面难度较大,而国产葡萄酒更有利于品牌塑造,此外随着多品种、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不断涌现、产品定价也逐渐趋于理性、市场运营能力逐渐提高,消费者对国产葡萄酒认知也有了明显提高,都将极大地推动国产葡萄酒发展。

  不过本身国产葡萄酒行业确实存在先天不足。

  了解到,国产葡萄酒本身存在成本问题,国外葡萄酒属于农产品,政府给予高补贴,而国内属于工业品,要受到农业、林业、工业等多个行业的约束,还有消费税等。而且本身国外机械化应用也更好,成本更低。国内著名葡萄酒专家郭松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前有政府部门在做调研,试图减少产业的部分税费,但还没有结果。

  另一方面国内葡萄种植的成本偏高。梁晓晴做过测算,规模化机械化之后、抛开税费,种植成本可较小门小户方式降低一半,但比国外的成本高50%。由于中国产区冬天较冷,葡萄藤埋土过冬,郭松泉介绍,埋土过冬的成本在葡萄种植成本中约占三分之一。

  张裕葡萄酒副总经理孙健此前表示,国产葡萄的产业化、机械化、果农的劳动效率和最终产品与产业成熟国家相比,竞争力不高,这个差距短期无法改变。张裕曾试图改变和缩短这个差距,目前公司在国内6大产区拥有11个葡萄园,在国内葡萄酒企业中,是自有葡萄园和产量比例最大的。从成本上看,从新疆运原料回烟台比智利运到中国的还要贵,因此如果完全按照市场角度算经济账的话,这样做并不合算,但行业里总要有企业向前推进。所以张裕采取的方式也是一方面掌控更多的葡萄园并消化其产能,另一方面向海外扩张把自身做强,来逐步平衡国内外的收入。

  “国产葡萄酒还是要找到突围的方式。”郭松泉表示,对于国产葡萄酒的概念不应与进口葡萄酒混为一谈,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体现差异,打造中国葡萄酒文化和新概念。世界主要的葡萄酒生产国大多是地中海气候,中国是大陆性气候,地域广袤,原辅料和风土上有自己独特性。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和西方也不同,西方的长桌文化和中国圆桌文化,西方的一菜一酒和中国的一酒到底,西方的多碰少喝和中国的干杯文化都截然不同,在消费观念和饮酒文化上,应该培养自己的文化,而不是厚此薄彼、设置门槛。

      总体上来说,国产葡萄酒行业跟进口葡萄酒相比,还存在种植成本高、模式落后、效率低等先天不足的问题。应该打造出有自己特色的葡萄酒产品文化和新概念。

更多葡萄酒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葡萄酒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