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原保险保费收入达8938.42亿元,同比增长20%,保险密度达到2241.83元/人,同比增长43%,预计今年行业整体将保持20%的稳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速度。以下是保险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保险业的飞速发展、政策的支持以及国民保险意识的提升,保险需求增长趋势明显。保险市场分析,自2000年起至今,我国保险市场的保费收入实现了近22倍的增长,虽然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但是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同时,全国保险密度在2016年末达到2241.83元/人,较2000年末增长近18倍。
2016年,我国保险市场成为亚洲第二大及全球第三大保险市场。保险市场前景分析,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达30959.10亿元,其中8724.50亿元来自财产险业务,22234.60亿元来自人身险业务。
2017年,我国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四家A股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0080 亿元,同比增长20%,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14亿元,同比增长43%,主要原因是收入端的保费收入大幅增长。2018年一季度,在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上行和续期保费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四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继续大幅增长,平均同比增速高达65%。
2018年,我国保险行业开门红表现低于市场预期,规模保费虽仍然保持正增长,但新单增速出现明显放缓。截止2018年5月,平安、太保、新华、国寿寿险累计保费同 比增长20.8%、17.8%、8.9%、2.9%,其中平安个险渠道新单同比下降9%。新单增速放缓原因主要考虑政策影响,产品结构调整以及代理人增员压力等因素。但进入二季度,受低基数和保险公司投入增加等因素驱动,新单保费有回暖迹象,例如,中国平安5月个险新单同比增长9.45%,为年内首次同比正增长。
从负债端保费收入结构看,相比于2017年全年(2017年中国原保险保费收入30959.10亿元,其中8724.50亿元来自财产险业务,占比28.18%;22234.60亿元来自人身险业务,占比71.82%),2018年前三季度财产险保费收入已经接近,人身险保费收入则已经超出去年全年水平。从增速水平上看,财产险业务增速持续回升,人身险业务增速则高位趋稳,从高速扩张阶段转向稳定成长阶段的趋势清晰稳定。
从从业人员看,台湾地区截止2017年共有保险机构54家,人寿保险公司资产达22.25万亿元新台币。保险市场前景分析,截至2017年10月,寿险代理人达21.4万人(经纪人代理人合计36.9万人),约每百人中就有一名寿险代理人。相较于我国2017年代理人数量占总人口比重为0.58%,代理人规模仍有拓展空间。2018年前2月台湾地区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840.63亿元新台币,其中寿险公司自销685.77亿元新台币,占比37.3%,银行代销1008.20亿元新台币,占比54.8%。传统型保险仍以寿险业自身销售为主。
整体来看,我国保险人力密度逐年快速增长,逐渐靠拢发达保险市场,同时,健康险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地也预示着接下来的商业养老保险的税延优惠政策已经蓄势待发,保险行业将在政策红利催动下站上腾飞的风口。未来,在行业强监管政策引导下,前期依靠理财型万能险抢占市场的部分中小险企面临的现金流压力开始消失,险种结构面临调整压力,业务扩张步伐将不受到限制。以上便是保险市场前景分析所有内容了。
更多保险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保险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