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分析 >> 农业行业分析报告 >> 2025年蔬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蔬菜种植标准化链条不断完善

2025年蔬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蔬菜种植标准化链条不断完善

2025-03-10 13:21:23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T| T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当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蔬菜产业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正经历着深刻变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品质、种类和供应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设施蔬菜产业凭借其可控的生长环境、高效的生产模式,成为保障蔬菜稳定供应的关键力量。寿光市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其设施蔬菜全产业链的发展经验,对我国蔬菜产业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深入研究寿光模式,不仅能为解决当前蔬菜产业面临的问题提供思路,还能助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设施蔬菜发展之路。

蔬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寿光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成果显著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蔬菜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寿光市以建设全国蔬菜产业综合服务基地为目标,坚持“做强两端、提升中间、数字赋能”的发展思路,在设施蔬菜全产业链建设上成效斐然,已成为全国首批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获批多个农业相关示范称号。

  (一)蔬菜种植标准化链条不断完善

  寿光市借助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落户的契机,率先开展设施蔬菜全产业链标准研制,发布了多种蔬菜的全产业链行业标准,涵盖从产地环境到种植服务的11个环节。通过园区化、组织化、智能化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形成“培训-指导-认定-服务”推广模式。自2019年起,在18个重点农业园区先行先试,认定5家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全市80%的菜农实现标准化种植。

  (二)蔬菜种业研发链条日益壮大

  以打造“中国蔬菜种业硅谷”为目标,寿光市通过合作研发、政策扶持等方式,规划建设相关研发中心,引进众多“头部”种子企业和高端技术人才。本地种业企业与40多家科研院校深入合作,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目前,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205个,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超70%,种苗年繁育能力达18亿株。

  (三)蔬菜数字化推广应用链条日趋成熟

  近年来,寿光市打造数字农业发展大平台,推动“数字+监管”“数字+农机”“数字+基地”等发展模式。建成多个智慧化示范园区,全市80%的蔬菜大棚安装智能化装备,平均节约劳动力40%,667m²效益提高30%。借助网络平台,蔬菜及周边产品销路拓宽,如山东鲜馥农业有限公司打造多个网红爆品,2022年线上销售额达1亿元。

  (四)蔬菜科技赋能链条成效明显

  寿光市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多家知名院校合作,研发推广30多种新型种植模式,实施多项人才工程,引进和培育众多农业领域领军人才。积极探索院地合作新模式,智能设备应用率超80%,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为蔬菜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五)蔬菜组织化链条显著增强

  2021年成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后,寿光市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培育了一批高质量单体合作社,其中年销售量过亿元的达13家。联合200家合作社成立全国首家蔬菜专业类合作社联合会,带动全市3000多家合作社规范发展。围绕“寿光蔬菜”区域公共品牌,注册众多商标,认证多个“菜篮子”生产基地。

  二、寿光提升蔬菜全产业链的创新举措

  (一)以要素创新为引领,强化蔬菜产业核心竞争力

  构建蔬菜标准“新高地”:利用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的优势,组建专家团队,加快蔬菜标准制定,填补全产业链标准空白。集成大量相关标准,形成蔬菜标准数据库,发布多项各级标准,将“寿光标准”推向全国,为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发力蔬菜种业“中国芯”:以建设相关示范区为契机,开展“种子工程攻坚行动”。通过创新合作研发提升育种水平,强化政策扶持壮大种子企业,举办多届蔬菜种业博览会展示优良品种。目前已培育多家省级以上种业龙头企业,部分企业选育的品种成功替代国外品种,节省大量用种成本。

  发挥技术集成“新能效”:聚焦农业科技现代化,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实施多项工程。创新科研平台运行管理机制,成立实体化运营机构,推广新技术、新模式,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如将盐碱地变为无土栽培番茄生产基地。

  (二)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蔬菜产业智慧升级

  打造智控“一张网”:创新开发全市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对蔬菜质量进行全程智慧追溯。借助国土测绘高清3D地图定位蔬菜大棚、合作社和农资门店,构建全产业链监管服务体系,结合监管员队伍,年抽检蔬菜样品15万批次以上,合格率稳定在99.6%以上,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提升数控“硬实力”:以工业互联网思维改造蔬菜产业基础设施,运用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技术消除产业链断层、断点。在生产环节采用多项新技术,在销售流通环节投用大型运营服务中心,发布蔬菜价格指数,实现电子交易结算数据实时分析,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0%。

  (三)以模式创新为基础,促进蔬菜产业协同发展

  提炼蔬菜全产业链输出新模式:着眼于从技术输出向标准模式输出转变,成立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化创新联盟,制定标准化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创新标准推广模式,制作标准手绘图系列丛书,开发信息服务平台,在全国认定65个标准化基地,辐射带动蔬菜标准化生产。

  壮大组控“引领力”:制定实施相关办法和意见,以信用评级规范经营主体,打造样板社示范种植管理规范。创新组织模式,吸引“棚二代”回乡种植,提升蔬菜种植的组织化、科技化水平。

  开辟党建联建促进乡村振兴新路径:通过举办培训班、选派干部挂职、村党支部结对等方式,在多地推广蔬菜产业“寿光模式”。如与雄安新区合作建设高品质设施农业园区,实现联建共赢。

  打造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常年有众多服务商和农技人员在各地提供蔬菜产业服务,向全国26个省份提供大棚蔬菜集成解决方案。如在西藏曲水县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带动当地蔬菜产业发展,保障蔬菜供应,促进农民增收。

  三、寿光蔬菜产业链提升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链部分配套领域仍存短板

  尽管寿光设施蔬菜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但链条上的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不高、数字化和科技化水平不足的问题。适应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的机械化、智能化设备领域的产业链水平亟待提升。

  (二)标准化进程存在薄弱环节

  我国设施蔬菜产业规模较大,但布局和装备存在不足。寿光市以个体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的模式短期内难以改变,个体农户在种植管理上多凭经验,对标准化的理解和重视不够,职业化、标准化种植管理欠缺,对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不足。

  (三)蔬菜产品品牌效应和附加值有待提升

  “寿光蔬菜”全国知名,但区域公用品牌发布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品牌宣传打造和运行上需进一步规范强化。蔬菜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蔬菜多以初级销售为主,产品加工多为初加工,在产品等级划分、仓储保鲜、深加工等方面存在不足,附加值低,优质优价效益不明显。

  四、总结

  寿光市在设施蔬菜全产业链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标准化、科技化、数字化、组织化等多方面举措,完善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提升了蔬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以要素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为驱动力,为蔬菜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探索出一系列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然而,寿光设施蔬菜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产业链配套领域短板、标准化进程薄弱以及产品品牌和附加值不足等问题。

  展望未来,设施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化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的推进,到2030年设施蔬菜产量占比目标的实现,需要进一步培育、发展和延伸设施蔬菜全产业链。借鉴寿光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完善产业链各环节,提升标准化水平,强化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设施蔬菜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从而实现我国蔬菜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障蔬菜稳定供应,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蔬菜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蔬菜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