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饮料行业,果汁品牌的市场竞争从未停歇,而汇源果汁作为曾经的“国民果汁”,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波折与转折。从港股退市到重整重生,再到与国中水务的收购案终止,汇源果汁的命运始终牵动着市场的目光。这场资本博弈的背后,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也折射出行业转型与资本运作的复杂逻辑。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果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汇源果汁曾是中国果汁市场的领军品牌,凭借“有汇源才叫过年”的广告语深入人心。2007年,汇源集团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募资24亿港元,成为当年港交所最大规模的IPO。然而,2008年可口可乐计划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集团,却因违反《反垄断法》相关规定宣告失败。这一事件成为汇源集团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为推进收购交易,汇源集团投入巨额资金构建全产业链布局,但这一举措为后续经营埋下了债务隐患。叠加经营管理混乱、盲目扩张致资金链紧张,汇源集团最终于2021年初退市。退市后,汇源集团核心资产北京汇源走上了重整之路,并于2022年6月获得法院批准,由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成为北京汇源控股股东。
重整后的北京汇源经营状况逐步改善。2022年下半年,北京汇源实现营业收入11.59亿元,净利润亏损0.84亿元;2023年收入27.45亿元,实现净利润4.24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3.93亿元。随着业绩的回升,汇源果汁重新上市的规划也被提上日程。
为实现这一目标,北京汇源的股权被计划注入上市公司国中水务。国中水务自2022年起,先后三次共出资9.3亿元受让北京汇源重整设立的持股平台公司36.49%的股份,间接持有北京汇源21.89%股份。2023年,国中水务凭借对北京汇源的间接持股,确认投资收益超80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2024年7月,国中水务披露重组公告,计划以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北京汇源持股平台公司不低于51%的股份,从而成为北京汇源的控股股东。然而,这场对汇源果汁命运发展至关重要的收购案最终因“交易标的股权仍处于冻结状态,存在限制转让的情形”而终止。
收购终止对国中水务的转型计划造成了重大打击。国中水务的主营业务为污水处理和环保工程技术服务,近年来业绩承压。2021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97亿元和2.8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9016万元和1.16亿元。2023年,国中水务虽实现扭亏为盈,但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下滑26.39%,归母净利润下滑86.63%,扣非净利润下滑95.29%。
收购终止后,国中水务股价连续两个跌停,从4.23元跌至3.43元。市场对国中水务的转型前景充满疑虑,而汇源果汁的重新上市计划也被按下了暂停键。尽管如此,国中水务并未完全放弃,称待相关限制转让情形解除后,将重新评估推进收购的可行性。
对于汇源果汁而言,尽管资本运作遇阻,但其经营状况的改善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重整方案,北京汇源需在2023至2025年累计实现扣非净利润不低于11.25亿元,即平均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3.75亿元。若能完成这一目标,汇源果汁的重新上市仍有可能实现。
汇源果汁的发展历程,从辉煌到低谷,再到重整重生,展现了企业在资本运作与市场竞争中的复杂命运。国中水务的收购案终止,不仅影响了汇源果汁的上市计划,也暴露了国中水务在转型过程中的困境。未来,双方能否找到新的合作路径,汇源果汁能否重回资本市场,仍需时间与市场的检验。这场资本博弈的最终结局,将深刻影响果汁行业的格局与未来。
更多果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果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