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比例突破22%,庞大的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养老服务业正迎来政策红利期。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近期联合发布的《促进普惠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破解养老机构服务供给不足、运营效率低下等痛点,通过政策组合拳推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
面对失能、失智等重点老年群体照护刚需,《若干措施》明确要求养老机构拓展服务内容与范围,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让利、家庭付费的多元模式实现普惠服务覆盖。未来将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培训,推动人工智能诊疗设备、康复器械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并鼓励养老机构内设的老年食堂、康复护理设施向社区开放。数据显示,2024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达3.1亿,政策通过强化“居家社区机构”协同模式,将养老服务延伸至家庭与社区末梢,形成服务网络闭环。
为提升养老机构运营效能,《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连锁化、品牌化经营,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施建设。政策特别强调盘活闲置公共服务资源,鼓励将老旧小区改造、医疗用房等存量资产转型为养老机构,并给予场地供给与资金补贴倾斜。例如,设区的市级政府需制定专项办法,推动符合条件的闲置资源改建普惠型养老机构,降低运营成本以扩大服务覆盖群体。
针对农村及偏远地区养老设施不足问题,《若干措施》要求统筹城乡资源布局,支持利用乡镇卫生院、学校等公共空间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并通过“养老机构+家庭照护床位”模式延伸服务触角。数据显示,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超50%,政策通过强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与居家服务衔接,有望破解供需错配难题。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PPP项目,推动形成可持续的运营机制。
截至2024年底,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约31张,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若干措施》明确要求到2025年实现普惠性养老床位数量增长超30%,并重点支持智慧养老设备研发、适老化改造等领域的投资。政策红利下,具备连锁管理能力的养老机构、社区嵌入式服务机构以及专注老年康复器械的企业将成为投资热点。
总结:政策与市场的双向发力
通过强化养老机构服务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及激发社会资本活力,《若干措施》为2025年养老服务发展绘制了清晰路径。3.1亿老年人口带来的需求增长,叠加政策对普惠型养老机构的倾斜支持,将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未来,兼具专业化运营能力与社区服务能力的养老机构将成为市场核心参与者,而智慧化、适老化改造则成为企业抢占先机的关键赛道。
更多养老机构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养老机构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