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A股有望迎来逾3000亿元保险增量资金

A股有望迎来逾3000亿元保险增量资金

2019-01-01 08:49:41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7月12日表示:“将在审慎的监管原则下,赋予保险公司更多的投资自主权,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比重。”相关人士指出,保险资金是下半年A股值得期待的重要增量资金,结合政策方向和保险资金投资现状分析,A股有望迎来3000亿至5000亿元的保险增量资金。

  多政策促险资入市

  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监管层已从多个方面促进保险资金入市,发挥保险资金在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具体来看,相关政策及可能的影响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是鼓励保险资金成立专项产品为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问题纾困,并将加大产品落地力度。

  2018年10月,银保监会出台相关文件允许保险资管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据银保监会消息,截至今年1月,已有10家保险资管公司完成专项产品的设立前登记,目标规模合计1160亿元,其中5单专项产品已经落地,完成投资约22亿元。据上市公司2019年一季报信息,南洋股份、万达信息、通威股份三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均出现保险资管专项产品的身影,估算这三项专项产品持股市值合计约23.38亿元。

  今年1月、7月,银保监会多次提及拓宽专项产品投资范围,加大专项产品落地力度。对比保险资管专项产品的已完成投资额、持股市值与目标金额,专项产品仍有较大的入市空间。

  二是放宽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方面的多项限制:拟提高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支持保险资金投资科创板;拟放宽股权投资行业限制。

  从股权投资总量层面的放松,到分别针对二级、一级股权投资的监管放松。业内人士认为,经过几年市场变化,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在稳定金融市场作用方面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一致。

  部分险企股票配置比例接近上限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17.02万亿元,其中权益类资产3.85万亿元(占比22.64%)、股票和证券投资金额为2.1万亿元(占比12.46%)。

  整体上来看,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占比达22.64%,较30%的监管比例仍有一定的距离,但部分保险公司可能已经接近该上限。

  据上市保险公司2018年年报,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的权益投资占比分别为12.81%、13.67%、12.52%、10.84%、16.58%,这五家上市公司投资资产合计约8.7万亿元,权益类资产合计1.15万亿元,权益类投资合计占比为13.17%。

  粗略假设今年5月,这五家上市公司的权益投资金额扩大20%(上证综指从2018年底至今上涨了21.26%,且保险公司没有进行减仓操作),而其他投资金额不变,那么权益类投资占比将扩大为15.4%(权益资产金额增加为1.38亿元,投资资产增加为8.96亿元)。结合5月保险公司整体资金运用余额、权益类资产金额;五家上市保险公司投资资产金额,权益资产金额,即可推算出非上市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余额、权益类资产金额,计算的权益投资占投资资产之比为30.68%。

  在估算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放开后,可能会为股市带来的增量资金,需要考虑三点因素。第一,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将提高至多少。假设此次监管比例依然上调10%,预计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将提高至40%。第二,监管比例上调后,保险公司是否会相应增加权益类资产投资。从五家上市保险公司2018年年报的权益类投资比例约为15%,非上市保险公司则接近30%。预计非上市保险公司会将权益类资产增配至接近监管比例(40%);上市保险公司相对保守,仅增配至监管比例的一半(20%)。第三,保险公司在增配权益类资产时是倾向于一级股权还是二级股票。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股票+基金)金额通常占权益类投资的60%-70%,近期的监管文件对于一二级投资均有促进,预计保险公司将相同幅度地增配一二级市场。

更多A股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A股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