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海外零部件断供风险上升 国内零部件厂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

海外零部件断供风险上升 国内零部件厂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

2020-01-01 10:19:02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截至2020年3月20日,经销商门店复工率达到93.5%,客流恢复率达到57.2%,销售效率达到49.8%,国内汽车市场正在逐步回归正轨。而目前全球汽车供应链承受的压力在逐渐加大,国内技术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如朗博科技、奥联电子等有望实现进口替代,在基数较小的背景下迎来爆发期。

  海外零部件断供风险上升

  截至3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复岗率分别达到98.6%和89.9%,比2月23日分别提升15.5个和38个百分点,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工业大省已基本全部开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境外疫情加速蔓延,海外零部件厂商停工造成的全球供应链断裂正在成为复工的新挑战。

  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格局,特别是与一些重点疫区在产业链上高度依存。而国际疫情蔓延势必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造成较大的冲击。

  工信部赛迪智库规划所工业投资研究室副主任李杨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企业与全球产业链所面临的冲击正在发生一个耐人寻味的逆转。

  “2月所有人都在担心疫情下的中国企业停产将冲击全球产业链,但3月下旬开始,情形发生了反转:中国控制住疫情的同时国外疫情却在加速蔓延,近期欧美多个重要的零部件厂商开始停工,这使得国内相关企业面临断供的风险。”李杨表示。

  汽车领域最为典型。2月国内零部件工厂供应中断,曾导致现代、雷诺等全球汽车巨头企业减产甚至停工。然而,近日博世、米其林、倍耐力等国际大型供应商纷纷关闭了部分欧美地区工厂,这又使中国车企面临断供的风险。

  中国汽车零部件贡献了全球市场的80%,但其上下游已深度嵌入到全球供应链中,且中国零部件大多侧重于中低端领域,在发动机等高端零部件上仍然大量依赖进口。中企与海外上下游企业彼此高度依存,任何环节的停摆都将冲击整个产业链的稳定。

  “汽车等高端装备还面临一个问题,很多厂商是订单式生产的,零部件往往库存很低,甚至是零库存。这意味着,在海外供应商停产的状态下,一些企业可能在短期内就会遇到断供的风险。”

  在她看来,海外供应商的停工可能首先会冲击高端车市场,在中低端汽车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已实现了零部件供应的本地化和国产化,暂时受到的影响还不太突出。

  不过,北汽集团一位高管则表示,从长期看,国内没有哪家主机厂能逃脱海外疫情的反向传导。比如北汽奔驰的零部件来自全球四五十个国家,这次疫情影响的不只是国外的一级供应商,还有大量二三级供应商。即便是自主品牌,也做不到所有零部件都采自国内,而合资品牌都是引进车型,做得好的合资车国产化率也只达到80%左右。

海外零部件断供风险上升

  国内零部件厂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

  2004年,国内零部件进口额将达到120亿美元,整车配套市场和汽车后市场将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的孟岩认为,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等几个指标中,汽车零部件年均增长率,均比汽车整车高;利润总额的年均增长率竟比整车工业高出6.6%。摆在中国零部件厂商面前的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但如何分享,却成了最大的难题。

  目前,国内众多的零部件厂家,主要还是以生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缺乏技术竞争力,这是国内厂家与外资或合资企业差距较大的一个方面。整车厂商压价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使国内的零部件厂商腹背受敌,并使获利能力大幅下降。特别是针对国内劳动力密集型零部件企业,由于技术含量低,利润率低,受原材料涨价的影响较大,加之整车厂家降价的压力,这些零部件厂商的生存都将面临问题。

  混乱的汽车市场影响了零部件厂商的发展。资料显示,北京汽修企业有近5500家,而具有一类资质的仅有300家左右。在汽车后市场,存在并流通着“进口产品”、含合资企业在内的“国产品”以及“仿制品”,使得国内零部件厂商的竞争处于无序状态。

  业内人士分析,以三大整车集团为代表的集团内部采购的传统模式将逐步被打破,尤其是后进入中国的整车合资厂商将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最佳供应商。同时,全球采购、同步研发将成为中国零部件市场发展的趋势。现实的态势是,整车生产企业为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分散研发风险并得到最佳匹配,在新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强调要加强了与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实施同步研发。而国内零部件厂商,无论是原材料采购,还是制成品的销售、流通和服务都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成本优势,加上产品结构不合理,不少零部件企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大量资产闲置,导致固定成本增加。更重要的是,国内目前的零部件企业大多没有技术优势,没有能力与整车厂家走合作研发的道路,无法与厂家形成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基于以上原因,国内零部件厂商将面临巨大考验。

  有资料显示,目前在中国,外资零部件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97%,而国内零部件企业的比重为1.21%,许多外资企业仅将中国作为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在中国当地并没有进行太多的研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内汽车业要与国际同步。到时,所有零部件厂商都要走与厂家同步研发的道路。如果现在国内零部件厂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还是有能力在技术方面与外资、合资企业进行较量。

  专家分析,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影响零部件厂商的短期因素,整车厂家降价将是长期的影响因素。迅速和国际接轨,才是国内零部件厂商生存与发展的最终出路。

更多零部件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零部件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