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网约车市场处于绝对低潮期 国民专车引导市场良性发展

网约车市场处于绝对低潮期 国民专车引导市场良性发展

2022-05-06 09:43:25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中国2022年一季度网约车用户使用率39%,当下,我国网约车市场竞争激烈、互联网流量风口已枯竭,走向国际化是线下达到开源的唯一方法。面对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网约车巨头公司需要尽快找到控制成本、稳定盈利的方式。

  网约车市场处于绝对低潮期

  糟糕的投资眼光和同行的不作为,给网约车老大Uber的一季度成绩单蒙上污点,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比如上文提及的Uber两笔失败投资滴滴和Grab,日子更加不好过。根据滴滴不久前公布的2021年年报,其全年营收为1738.27亿,同比增长22.64%,但亏损额同比疯狂扩大365.06%至106.08亿,“亏损额日均增长1%”成为滴滴留给外界的最深刻印象。

  众所周知,和实现多元化转型的Uber相比,滴滴、Lyft营收都仍高度依赖网约车业务。不断捣鼓社区团购、货运业务的滴滴,上一财年中国出行业务营收占比还是高达92%,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全年营收仅分别为36.2亿和96.8亿元。从这几个头部平台的业务状况足以表明,网约车市场正处于绝对低潮。

  疫情的确让网约车需求在短期内大幅减少。以国内市场为例。根据高德大数据的报告,2022年3月份全国网约车订单数同比骤降19%至5.4亿单,是2021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相对应的,是网约车的重点市场、一、二线大城市居民出行率的下滑。

  2018-2023年中国网约车行业现状、前景、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100城拥堵延时指数平均值为1.51,上海、深圳两个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一线城市甚至要低于这个平均水平。

  跟踪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近140家运营商出行数据的研究机构报告称,去年上半年全球网约车市场总收益下降18%,总预订量也大幅下滑,预计整个共享出行市场最快要到2022年年底才能迎来复苏。按如今的情况来看,报告数据并非危言耸听,网约车市场的颓势或许真的超出了业界的预期。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网约车行业一些由来已久的问题——特别是成本失衡和营收结构单一。在疫情的冲击下,这些问题被进一步放大,才会导致各大头部平台陷入困境。

网约车市场处于绝对低潮期 国民专车引导市场良性发展

  国民专车引导市场良性发展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全国共有26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407.3万本、车辆运输证163.4万本,环比分别增长0.5%、0.2%。

  网约车行业进入2.0时代,存量竞争愈演愈烈。但是,存量时代的竞争逻辑与增量时代完全不同——这个时候,伴随着消费者不断成熟,网约车平台需要通过更高性价比的服务来培养忠实用户。

  培养忠实用户,就是占领消费者心智。曹操专车通过产业链整合、产品升级,回归行业初心,让普通老百姓能够以实惠的价格享受专业的专车服务,为百姓出行提供了更多元更优质的选择。

  同时,曹操专车作为“国民专车”落地,也改写了行业内对专车的定义,拉升网约车行业服务标准,也探索出一条更加专业化、规范化的实施路径。

  2021年以来,政府陆续出台相关监管条例,加速落地网约车强监管,网约车平台的合规化经营已经势在必行,规范化成为了网约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曹操出行的新产品,曹操专车的推出也表达了曹操出行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决心。

  从网约车行业来看,曹操出行无疑树立了一个行业新标杆,引导着整个行业向着更健康、专业的方向发展;对整个大出行行业而言,曹操出行又积极探索行业新生态,形成示范效应,让网约车2.0时代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以上就是网约车行业的大致介绍了,如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

更多网约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网约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网约车热门推荐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