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国内航空市场持续复苏,航空公司宣布自4月5日起调整燃油附加费标准,800公里以上及以下航段费用分别降至20元和10元。此次调降不仅降低了旅客的出行支出,更折射出民航业在竞争压力下的经营策略与行业趋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燃油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清明假期机票价格同比下降 运力增长凸显供需矛盾
自4月5日起,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迎来新一轮下调。成人旅客800公里以上航段费用从40元降至20元,800公里(含)以下航段由30元调整为10元,儿童及特殊群体优惠幅度同步扩大。此次调降使燃油附加费回归年初水平,叠加清明假期机票均价672.9元的市场行情,较疫情前下降2.7%,较去年同期减少7%。尽管票价走低,民航旅客量预计日均达187.6万人次,同比增长10.3%,但航班量增幅仅5.7%,反映出“以价换量”的行业现状。
此次燃油附加费调整是2024年2月以来的首次下调,与去年同期相比,800公里以上航段费用下降30元,800公里以下航段减少20元。婴儿旅客仍免收燃油附加费,儿童、革命伤残军人等群体在长航线仅需支付10元。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国内经济舱平均票价已低于疫情前水平,且较去年进一步回落。这一变化与航空公司主动降低票价以吸引客源的策略直接相关。
尽管清明期间旅客量显著增长,但民航业仍面临“价跌量增”的结构性矛盾。航班管家数据显示,国内航线日均航班量约1.42万架次,同比增长5.7%,但客座率压力导致票价同比下降。头部航司中,西藏航空、华夏航空等计划航班量增幅超30%,而祥鹏航空、吉祥航空等则出现负增长,反映出不同企业间的战略差异与市场分化。
清明假期国际及地区航线同样呈现票价下行趋势。东南亚至东亚方向航班恢复率达108.5%,日本成为热门目的地;飞往曼谷、新加坡等地的经济舱价格同比降低近一成。3月民航国际客运量已超疫情前水平,但票价同比下降11%,“以价换量”竞争加剧。专家指出,国际航班运力投放加速与高铁网络扩展共同挤压了航空公司的盈利空间。
当前交通出行呈现显著的双向流动特征:一方面,高铁凭借性价比优势吸引高端商务客群;另一方面,低价机票正将部分高铁普通乘客转向航空。数据显示,2024年民航两舱客座率下滑明显,增量多来自经济舱旅客。华东、中部等高铁网络密集区域受冲击较大,而短途航线面临与高铁的直接竞争压力。
行业展望:票价触底反弹仍需突破供需瓶颈
此次燃油附加费调降叠加清明出行需求释放,短期内将进一步刺激航空市场活跃度。但长期看,“以价换量”策略若无法转化为盈利能力提升,将制约行业复苏质量。专家预测,随着国内运力过剩矛盾缓解及国际航线网络优化,票价有望企稳回升,但短途高频航线仍需应对高铁的持续竞争压力。民航与高铁的协同互补或将成为未来交通出行市场的重要方向。(数据来源:航司公告、航班管家统计)
更多燃油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燃油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