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作为一家由高校深度参与的电力系统监测技术企业,山大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冲刺创业板IPO过程中暴露了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其招股书披露数据显示,这家以电力设备监测为核心业务的企业近三年对国家电网销售占比长期超过69%,远超同业可比公司水平,同时校办企业的特殊股权结构与高管任职情况引发市场多方关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作为山东大学全资控股的校办企业,山大电力自2001年成立以来始终由该高校通过产业平台间接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该公司存在多轮教职工代持股份的情况。首轮问询回复显示,包括三位处级干部在内的多名在编教师曾通过委托持股方式隐名投资。尽管代持关系已在IPO申报前完成清理,但目前核心管理层仍有多达6位高管同时持有山东大学教职身份。这种高校与企业深度交融的股权架构,在科技型企业上市案例中较为罕见。
在客户结构方面,山大电力近三年向国家电网及其下属企业的销售收入占比始终维持在70%上下波动:2022年该比例达73.34%,2024年仍保持69.61%的高位。对比同业可比公司数据可见显著差异——同行业四家上市公司同期对最大客户销售占比均未超过33%。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的业务中,非公开投标项目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23%快速攀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45.26%,这一异常增长轨迹缺乏充分解释说明。
作为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科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山大电力的发展与高校资源深度绑定。该校官网显示,其培养的毕业生中包括多位能源央企高层管理人员。这种特殊的人脉网络是否影响了业务获取方式?数据显示,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这个核心市场,企业通过非公开招标获得的订单金额占比显著高于公开投标项目。当行业普遍遵循市场化竞争原则时,该企业却呈现出独特的区域性集中特征。
在财务安排上,山大电力在2023年完成高额现金分红后仍计划通过IPO募集3.8亿元补充流动资金,这种操作引发监管层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质疑。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不足5%,而同期销售费用率却持续攀升至12%以上,显示出在维持高客户集中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运营成本压力。
总结而言,这家承载着高校科研转化使命的企业,在展现电力设备监测技术实力的同时,其高度依赖单一客户的市场结构、校企混同的治理模式以及非公开投标占比异常增长等问题构成显著风险。随着上市审核进入关键阶段,如何证明业务独立性和市场拓展能力将成为决定其IPO成败的核心议题。在国家电网系统外开拓多元客户、建立市场化竞争壁垒,或是这家校办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考验。
更多电力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力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