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4年,光伏产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调整与变革。在供需错配和价格战的冲击下,行业一度陷入低谷,但通过企业自律、产能优化和全球布局,光伏产业在四季度展现出复苏的迹象。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行业的韧性,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光伏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4年,光伏产业链的景气度持续下滑,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和供需错配。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价格大幅下跌,分别降至3.45万元/吨、1.10元/片、0.28元/w和0.68元/w,较年初降幅分别为41%、38%、20%和31%。这种价格内卷直接导致企业业绩下滑。以光伏设备公司为例,2024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业绩下滑的公司占比分别达到69.23%、78.46%和72.73%。截至第四季度,35家披露业绩的公司中,仍有25家出现业绩下滑,占比高达71.43%。
面对行业困境,光伏企业采取了积极的自救措施。从2024年7月的温州闭门会到12月的四川宜宾自律公约签署,行业龙头通过限产、限价等手段抑制低价竞争。这些举措有效稳定了产业链价格,例如光伏级多晶硅价格从7月的4.36美元/千克上涨至次年3月的5.04美元/千克。同时,企业还通过优化产能布局,将生产重心从东南亚向全球扩展。例如,中国企业在南非启动了首个光伏项目,晶科能源、通威股份等企业也在非洲布局了多个项目。
尽管2024年整体业绩不佳,但部分企业在第四季度展现出向好的趋势。例如,时创能源全年营收下滑58.94%,但四季度同比降幅收窄至33.39%;艾罗能源四季度营收更是同比增长43.1%。在归母净利润方面,国际实业四季度实现盈利1329.32万元,钧达股份四季度业绩同比增长78.82%。这些数据表明,行业自律和产能优化正在逐步显现效果。
2024年底至2025年初,光伏行业迎来了一波“抢装潮”。国家能源局和发改委的政策调整促使企业加快项目推进,电池片、组件等产品价格出现回温。例如,首航新能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6.8亿至7.2亿元,净利润为4900万至5500万元;德业股份预计净利润为6.5亿至7亿元,同比增长50.15%至61.70%。这一趋势表明,政策驱动和市场需求正在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光伏产业在2024年经历了从低谷到复苏的转型。通过企业自律、产能优化和全球布局,行业逐步摆脱了价格内卷的困境。尽管部分环节仍面临产能过剩的挑战,但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回暖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光伏产业有望迎来更加稳健的发展。
总结来看,2024年是光伏产业从内卷到复苏的关键一年。通过企业自律、产能优化和全球布局,行业逐步走出了低谷,展现出新的发展潜力。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光伏产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更多光伏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光伏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