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曾经被视为高端水果的蓝莓、车厘子、阳光玫瑰等,如今正逐渐走进普通消费者的果盘。这些水果从“贵族”到“平民”的身份转变,不仅反映了中国水果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也揭示了市场供需关系的深刻变化。随着国产替代的加速和种植技术的提升,这些水果的价格大幅下降,成为更多人日常消费的选择。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水果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红富士苹果、红颜草莓、阳光玫瑰、车厘子等水果,曾经因进口渠道稀缺和运输成本高昂而价格不菲。然而,随着国内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技术的成熟,这些水果逐渐实现了国产替代,价格也随之大幅下降。
以红富士苹果为例,上世纪80年代,进口红富士苹果售价高达6元/斤,而当时城镇居民月均工资不足百元。到了90年代,国内果农开始大面积引种红富士果苗,种植技术逐步成熟,产量快速攀升。到1995年,红富士价格已跌至3元/斤上下,且这个价格至今仍基本稳定。
类似的故事也在红颜草莓、阳光玫瑰和车厘子等水果上重演。红颜草莓在2000年左右风靡全国时,身价一度比肩红富士当年,曾卖到上百元一斤。但随着丹东等地大规模种植,近期其价格迅速腰斩,现在一斤不到20元。阳光玫瑰青提刚流行时动辄售价上百元一斤,而去年来,大量国产阳光玫瑰集中上市,如今也掉入了十元档的价位。车厘子往年售价七八十元一斤,今年价格一度跌破了20元/斤。
中国消费者对进口高端水果的强烈需求,背后不仅是购买力的提升,还有对进口水果品质的潜在偏好。很多消费者主观上认为,进口水果在品质上优于国产水果,他们愿意花费较高价格为“洋标签”买单。
然而,随着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这些所谓的“垄断优势”正在被打破。经过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品种的不断改良,我国已具备了一些优质水果品种的生产条件。现在,云南、山东、广东等地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先进的栽培技术,已经能够实现蓝莓的全年供应;暖棚种植技术的提升,让国产大樱桃的产量和品质都上了新台阶;阳光玫瑰青提经过十多年本土化适应与技术改良后,在外观、口感和汁水上已经能与进口品类相媲美。
很多高价水果可以让海外的种植户和贸易商盈利丰厚,但在国内都免不了利润率变低、果农亏损的情况,这和国内水果生意模式有关。在一些国家,农业产业通常由机构统一管控。比如日本的农协会依据历年销售情况和市场形势,为农户提出种植计划,以保障水果的价格。
而中国农业生产以个体户为主,生产经营高度分散。由于缺乏专业的信息支持和科学的生产规划,果农们容易追随市场潮流,集中种植某些品种。尤其是在高端水果领域,种植热潮往往导致大量同种水果集中上市,供大于求的局面让价格迅速下跌。
由于缺乏统一的种植和管理标准,许多果农为追求产量而忽视了水果的品质。如近年来受欢迎的阳光玫瑰青提,价格是降下来了,但不少消费者反映其口感不如之前,原因正是部分果农为提高产量而牺牲了水果的品质。阳光玫瑰的最佳亩产应控制在2000斤左右,但许多农户盲目追求高产,亩产量达到5000斤甚至上万斤,这直接影响了果实的口感。
把高端水果价格打下来,让其走进更多普通人的果盘,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这是中国无数商户和果农通过敏锐的市场反应和辛勤劳作得来的成果。但从长远来看,单纯依靠价格优势并不足以支撑市场的持续增长。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品质同样也要跟上,否则一旦短期的热度过去,市场很可能会产能过剩,最终陷入价格战,最终果农努力了半天,却只能换来亏损。
这些年,中国也已经涌现出一批代表性的水果品类。比如烟台苹果、丹东草莓、赣南脐橙等,这些水果凭借种植管理和品牌建设,成功树立了良好的品质口碑。整体上看,中国本就地大物博,具备种植各类水果的天然优势。像经营消费品一样,注重水果产品的品质提升与品牌建设,以逐渐形成自己的高端果品,显然要比追求进口水果带来的短期溢价更有长期价值。
总结
从高端水果到日常消费品,蓝莓、车厘子、阳光玫瑰等水果的身份转变,不仅反映了中国水果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也揭示了市场供需关系的深刻变化。国产替代和种植技术的提升,使得这些水果的价格大幅下降,成为更多人日常消费的选择。然而,单纯依靠价格优势并不足以支撑市场的持续增长,品质与品牌建设同样重要。未来,中国水果产业需要在提升品质和打造品牌上下功夫,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更多水果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水果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