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经济表现亮眼,外贸出口和新兴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沪苏浙皖四地GDP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安徽以6.2%的增速领跑。在重大项目投资、产业结构优化和外贸出口的多重驱动下,长三角经济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外贸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重大项目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今年初,长三角各地纷纷启动重大项目建设,为全年经济开好局、起好步。1月2日,安徽在合肥举行2025年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622个项目总投资达405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19.8亿元。2月8日,浙江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1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35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360亿元。2月20日,上海临港新片区举行“开门红”重大项目集中签约,41家企业总投资额达428亿元。
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海实现GDP12735.06亿元,同比增长5.1%;江苏实现GDP33088.6亿元,同比增长5.9%;浙江实现GDP22300亿元,同比增长6.0%;安徽实现GDP12265亿元,同比增长6.2%。这些数据表明,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为长三角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长三角地区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积极布局新兴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今年1月,上海张江的“模力社区”启用了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具身智能训练场,标志着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一季度,上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分别增长8.9%、13.2%和2.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制造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浙江在数字经济和高技术制造业方面表现突出。一季度,浙江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2%、13.1%、12.3%和10.3%。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54.1%,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7.6%。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1.4%,比去年全年提升0.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新兴产业正在成为长三角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外贸的重要窗口,一季度外贸表现尤为亮眼。浙江外贸进出口总额1.29万亿元,增长7.3%,其中出口总额9707.5亿元,增长11.1%。安徽进出口增速高出全国11.8个百分点,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172.7亿元,同比增长58.3%。长三角区域进出口总额3.8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37.6%,比重较去年进一步提升。
在安徽芜湖港,一排排崭新的汽车正在等待装船,运往世界各地。长三角地区凭借完善的产业链和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民营企业逐渐由“生产”向“出品”转型,自主品牌商品出口增长快、占比高,品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更多外贸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外贸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