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外贸企业正积极寻求转型,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政企合作等方式,外贸企业不仅有效去库存,还逐步探索出适合内销市场的产品与定价策略,为未来发展开辟新路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外贸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外贸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库存积压问题。以浙江一家竹制品企业为例,其70%的业务依赖外贸出口,主要市场在美国。由于国际贸易政策变化,价值600万美元的货物在码头被退回,导致企业陷入困境。为减少损失,该企业迅速与国内零售商对接,仅用2至3天时间便完成合作,将货物调至上海参加线下展销会。展销会上,砧板等商品价格低至10元至30多元,其中一款在美国市场定价19美元的地图砧板,展销价仅为30元人民币。通过这种方式,企业日均营业额达到5000元,有效缓解了库存压力。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与企业的联动也为外贸企业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例如,盐南高新区一家针织成衣制造商因“对等关税”影响,面临库存积压和订单短缺的困境。当地管委会迅速行动,帮助企业对接“外贸优品中华行”计划,通过绿色报名通道快速提交合作申请,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这种政企合作模式不仅帮助企业去库存,还为未来拓展内销市场奠定了基础。
线上线下联动成为外贸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式。百联集团通过全渠道平台推出“外贸拓内销”专区,首批外贸转内销商品正式上架。例如,上海一家企业2024年出口销售额约为500万元,其中对美出口占比达60%。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与百联的合作成为该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弥补美国市场业绩缺口的重要举措。此外,联华股份推出“好物回家”专项行动,建立“7天极速上架”绿色通道,通过社区超市、大卖场、便利店等渠道精准匹配商品与消费场景,并联合电商平台开展推广,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成本。
外贸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定制化产品和价格调整的重要性。一家外贸服饰企业负责人表示,受“对等关税”和汇率波动影响,近期出口服饰滞销严重。为快速清货,原价400多元的衣服现价仅30元,几乎是亏损价。但企业认为,积压货物的仓储成本更高,当前首要任务是减少损失,先去库存,才能继续运作公司。另一家竹制品企业负责人也表示,未来将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定制更多适合内销的商品,并调整价格策略,将70%的业务转向内销市场。
外贸企业通过快速转内销、政企联动、线上线下同步等方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库存积压问题,还为未来拓展内销市场开辟了新路径。定制化产品和价格调整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策略,未来内销市场将成为外贸企业的新增长点。随着相关活动的陆续开展,外贸企业将在国内市场找到更多发展机遇。
更多外贸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外贸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