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2025年锂离子电池行业现状分析: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2025年锂离子电池行业现状分析: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2025-04-29 10:43:46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全球大力推进绿色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锂离子电池行业凭借其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关键作用,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战略性新兴行业。我国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这为锂离子电池行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深入了解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风险,对于把握行业未来趋势,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十分关键。

  一、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概况与技术应用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装置,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属于锂离子电池制造范畴。依据正极材料的不同,其技术路线主要分为磷酸铁锂电池、三元电池、锰酸锂电池和钛酸锂电池。从应用场景来看,涵盖消费、储能和动力三个主要领域,目前市场重点聚焦于储能和动力锂离子电池,其中又以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为主要研发方向。

  2023年,锂离子电池行业表现亮眼,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出口总额达4574亿元,成为我国出口“新三样”产品之一。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市场的强劲需求。

  (二)生产态势与市场格局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和新型储能装机需求的持续攀升,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也在不断增长。2023年,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总产量超过778吉瓦时,同比增长42.54%。在市场份额方面,磷酸铁锂电池凭借价格优势和成熟的技术,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其产量达到531.4吉瓦时,同比增长59.87%,产量占比为68.29%,较上一年提高7.4个百分点;而三元电池产量为245.1吉瓦时,同比增长15.34%,产量占比为31.49%,较上一年下降7.4个百分点。

  (三)市场需求与出口状况

  新能源汽车和新型储能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主要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2024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09万辆,同比增长31.8%,市场占有率达31.1%。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带动锂离子动力电池需求的强劲增长。

  在新型储能领域,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新能源强制配储政策的引导和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新型储能机组新增投运规模大幅提升。2024年一季度,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660.05吉瓦、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456.64吉瓦,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35.30吉瓦,有力地推动了锂离子储能电池行业的发展。

  在出口方面,2024年一季度,锂离子电池出口数量累计为8.83亿个,同比增长5.87%,但受出口价格下降影响,出口金额为131.97亿美元,同比下降17.4%。美国、德国和韩国是我国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出口国家,然而,受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美国《通胀削减法》以及韩国市场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2024年一季度出口至这三个国家的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1.2%、7.5%和55.7%。

  二、锂离子电池行业面临的风险

  (一)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自2021年起,受多种因素影响,锂离子电池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高利润吸引了大量投资。但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缺乏充分调研和科学规划的情况下盲目上马生产项目,导致市场供需失衡。2023年,锂离子电池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超50%,而尾部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30%。产能利用率低下加剧了行业的恶性竞争,使得下游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截至2024年一季度,磷酸铁锂电池均价降至0.38元/瓦时,同比下降52%;三元锂电池均价降至0.48元/瓦时,同比下降44%。

  (二)国际市场环境严峻

  2024年5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针对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商品加征制裁关税,其中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和电池零部件关税从2024年开始逐步从7.5%加征至25%,锂离子非电动汽车电池从2026年开始加征。这一举措对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欧洲,对美出口占比不足1%,因此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出口冲击有限;但美国是我国储能出口的主要海外市场,加征关税将使锂离子储能电池失去价格优势,对相关行业冲击较大。

  此外,欧洲和美国天然气价格下降,削弱了“光伏+储能”的装机需求,再加上海外主要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出口面临较大压力。

  (三)行业标准提升带来的挑战

  2024年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该征求意见稿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容量保持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要求企业实际产量不低于实际产能的50%,各类型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较之前普遍提升20%以上。待最新版行业规范条件落地,预计产能利用率低、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质量较低的尾部锂离子电池企业将受到不利影响。

  三、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建议

  (一)强化技术研发创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锂离子电池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的激励政策,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构建产学研联合攻关模式。加大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等高性能电池材料的研发投入,在保障电池安全性能的同时,提高能量密度,推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应用。借助数字化前沿技术,对电池材料进行多尺度仿真分析,加速研发进程,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

  为降低对特定市场的依赖,锂离子电池行业应积极拓展贸易伙伴,增强全球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近年来,我国对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的锂离子电池出口金额持续上涨,未来可进一步挖掘这些市场的潜力。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通过参与国际展会和贸易洽谈,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和产品方案,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优化产能布局

  锂离子电池行业现状分析指出,根据行业规范条件的要求,企业应积极推动产能优化。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优势资源,提高市场集中度和整体生产能力。对于富余产能,可考虑转移到海外,利用当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换取市场准入资格。鉴于美国对锂离子储能电池关税政策的执行时间点,国内厂商可加快海外布局,通过技术授权、海外建厂等方式,在目标市场本土或“近岸、友岸”建立生产基地,规避贸易限制,降低关税影响。

  综上所述,锂离子电池行业在当前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产能过剩、国际市场环境严峻以及行业标准提升等诸多挑战。展望2025年,若行业能够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拓展国际市场、优化产能布局,锂离子电池行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万亿,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行业发展仍存在不确定性,企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积极调整发展策略,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推动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更多锂离子电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锂离子电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