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煤矿智能化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煤矿智能化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5-05-06 16:53:46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煤矿的生产效率,还大幅提高了安全水平,为能源稳产保供提供了坚实保障。然而,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部分煤矿面临设备可靠性不足、高投入低产出等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摊派式”建设现象,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确保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平稳健康发展。

  一、智能化建设显著提升煤矿效率与安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煤矿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以山西为例,截至目前,该省已累计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超1500处,智能化煤矿超200座。这些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不仅实现了“采煤不见煤”的常态,还大幅减少了井下作业人员数量,使矿工能够在更安全的环境中工作。

  在山西焦煤集团汾西矿业双柳矿,8206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的成功应用,标志着该矿进入了单刀割煤量超千吨的高效开采时代。该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智能化采煤工艺,可采长度798米,蕴藏可采储量106万吨。其300米超长切眼设计,单刀割煤量1068吨,进一步提升了开采效能。

  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显著提高了煤矿的安全水平。在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官地矿,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和“电子围栏”技术,所有井下生产动作均实现了实时监控,重要生产设备在人员异常进入时会自动停止运行,有效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数据显示,2024年山西煤矿在井下危险作业区域安设“电子围栏”2.3万套,淘汰了接力运输小绞车3600多部,运输事故比2023年下降了36.7%,煤矿事故死亡人数连续三年下降。

  二、部分智能化设备可靠性不足,高投入低产出

  尽管智能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煤矿在智能化设备的应用过程中,仍面临设备可靠性不足、高投入低产出等问题。一些煤矿持续上马智能化设备,但由于地质条件、矿井需求等因素,部分设备的可靠性仍需加强。

  以“一键启停”控制系统为例,理论上,这项技术可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井下情况复杂,设备的可靠性有待提高。采煤机启动之前,必须先把运输皮带打开,否则割下来的煤挤在一起容易出事故,破碎机、转载机等设备需要提前准备就绪,否则无法运输。为了保证可靠,过去这一套流程的重要环节全靠人盯守,每一个前置程序完成后通知调度室,再由调度室通知下一个程序开机。“一键启停”相当于把所有的程序集中排序进行智能控制,但由于担心设备可靠性不够,少有煤矿真的敢用,因为一旦某个环节出错就会酿成事故。

  此外,部分智能化系统存在闲置现象。以“智能综合管控平台”为例,在智能化建设评分指标中占有35分,也是智能化验收中较容易通过的一项,许多煤矿争相上马。然而,实际生产环节的数据收集、处理、应用难度大且没有好的应用模型,智能综合管控平台经常验收过后就闲置了。

  三、警惕“一刀切”“摊派式”建设苗头

  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个别地区出现了“摊派式”建设现象,给煤矿正常生产带来了较大压力。一些煤矿地质条件差,综采工作面倾角较大,并不适宜建设智能化项目。然而,相关部门要求这些煤矿也要上马智能化项目,导致智能化设备建而不用,高投入难以转化为高产出。

  以一家国有煤炭企业煤矿为例,该矿地质条件差,综采工作面倾角较大,并不适宜建设智能化项目。然而,相关部门要求该矿今年也要上马智能化项目。对照初级智能化要求,改造一个掘进工作面最少要投入3000万元。4G+Wifi等实用改造确有必要,近两年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智能化应用也在持续推进,但由于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即便通过验收,智能化设备可靠性不高,只能闲置。

  四、多举措破除智能化建设堵点

  为了保障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平稳健康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破除智能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阻碍。首先,智能化建设应由点及面,避免“一窝蜂”现象。不同的技术各有所长,所适用的地质条件也不同,应根据实际使用效果进行有序推广,提高智能化设备的利用率。

  其次,应明确智能化设备的准入门槛,提高产品的有效性。当前,智能矿山建设拥有较大市场,但市场上相关产品良莠不齐。有些设备属于“首台套”或者定制产品,难以衡量准确价格,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产品披着智能化的外衣,但对提高生产效率帮助不大。应明确市场准入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有效性。

  最后,应明确煤矿企业的主体责任,建立推动智能化常态化运行的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操作规程等,并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推动责任落实落细。以山西为例,该省能源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煤矿智能化常态化运行管理规定(试行)》,明确了智能化常态化运行的定义,指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煤矿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感知、分析决策、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使其稳定、可靠、持续地运行。这一规定,从政策层面上明确智能化的运行要求,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

  总结

  煤矿智能化建设是煤炭产业本质安全的必由路径,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部分煤矿面临设备可靠性不足、高投入低产出等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摊派式”建设现象。为了保障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平稳健康发展,需要从有序推广优质智能化设备、提高设备产品的有效性、夯实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等方面入手,竭力破除智能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阻碍,推动煤炭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更多煤矿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煤矿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