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自主可控战略深化与新兴技术应用爆发的双重驱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加速释放增长潜力。作为国内科技产业核心承载平台,科创板集成电路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实力和市场需求共振,在2025年第一季度延续了去年末的增长态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行业整体营收规模突破721亿元,利润增幅显著扩大,多个细分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特征,展现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韧性与活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截至5月9日,上交所科创板110余家集成电路公司全部完成一季度财报披露。数据显示,这些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21.82亿元,同比增长24%;归母净利润达44.79亿元,同比大增73%,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高质量增长曲线。行业高景气主要源于三方面动力:自主可控进程加速带来的国产替代需求、AI算力基建投资释放的服务器芯片增量市场,以及物联网、消费电子需求回暖形成的稳定支撑。
在产业链细分环节中,芯片产品公司表现尤为突出。70余家从事芯片研发的企业一季度实现营收309.69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超过70%的公司在营收端实现正向增长;归母净利润达20.5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26%,半数以上企业利润创历史新高。具体来看:
服务器与通用芯片:AI训练需求推动大算力GPU、CPU等高性能计算芯片出货量激增,头部企业在数据中心市场的占有率持续提升;
光电子器件:受益于高速光通信和激光雷达技术突破,多家光芯片企业订单饱满,部分公司净利润增速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两倍以上;
设备材料环节:半导体制造设备国产化进程加快,刻蚀机、化学气相沉积等关键设备厂商营收同比增幅普遍超30%,成为支撑全产业链自主化的重要力量。
从下游应用领域观察,行业高增长已突破传统消费电子依赖的局限:
人工智能:生成式AI模型迭代带动算力芯片需求呈指数级上升,相关企业订单能见度已延伸至2025年下半年;
工业数字化:智能制造、智能电网等泛工业场景对传感器芯片和工控MCU的需求持续攀升;
物联网生态:智能家居、车联网设备的普及推动低功耗蓝牙、WiFi 6芯片市场扩容,多模通信芯片企业营收同比增长超40%。
行业数据显示,科创板集成电路企业的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营收比)持续保持在15%以上高位。通过在先进制程工艺、三维封装技术等领域的创新突破,国内企业在关键环节的自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例如,在EDA工具领域,本土厂商市场份额较2023年提升4个百分点;在14纳米以下芯片制造环节,多家企业良率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这种技术实力的积累正加速形成"国产化需求研发投入市场验证"的良性循环。
总结展望
更多集成电路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集成电路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