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近日正式发布《2025年北京市住房发展年度计划》,以“稳市场、强保障、提质量、促更新”为核心路径,系统推进住房供给结构优化与城市功能提升。本年度计划明确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量为240300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达475公顷,并通过存量盘活、品质升级等举措,加速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目标。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住房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北京市今年将聚焦轨道站点周边及重点功能区,优先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强化“以需定供”原则。商品住宅用地建设将同步推进市政配套完善,而保障房则向产业聚集区和交通便利区域倾斜,进一步提升职住平衡水平。同时,通过盘活存量商业办公、厂房等非居住用房,并支持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北京计划拓宽保障性住房供给渠道,全年预计新增5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间)。
在住房质量方面,《计划》首次将“高品质住宅”概念引入保障房领域,重点推广装配式装修、地暖构造等技术优化,并探索可持续住宅标准。试点平原新城新建高品质住宅项目的同时,在中心城区推进既有住区更新改造,强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服务”。为强化风险防控,北京全面实施房地产开发贷款“白名单”机制,完善预售资金监管体系,并对已交付项目开展质量“回头看”,落实分户验收制度,解决墙体渗漏等通病问题。
年内将启动5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完成600部老楼加装电梯,并推动20万平方米危旧楼房改造(腾退)。改造工程采取“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分层模式,同步实施适老化、无障碍环境建设。通过“加梯地图”优化协商流程,力争实现“应加尽加”。此外,结合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政策,北京将加速危旧房项目落地,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针对租房需求多样化特点,《计划》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房源体系,并规范市场行为,实施押金托管和租金监管政策。同时,北京将重点解决公租房轮候家庭住房困难,力争备案家庭保障率提升至85%,对特殊群体实现“应保尽保”。中心城区与平原新城各提供不少于300套(间)公寓型房源,优先面向应届大学生及城市服务人员配租,并通过“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试点,定向为新业态从业者提供宿舍型房源。
年内北京将扩大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支持范围,推行“电话贷款”服务直达模式,并对购买绿色建筑及多子女家庭给予贷款政策倾斜,进一步释放居住需求。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不同群体实现安居目标。
总结
北京市2025年住房发展计划以系统性思维统筹土地、建设、保障与更新四大维度,在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同时,着力提升保障房供给质量,并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公积金政策调整等举措精准服务民生需求。这一行动纲领不仅体现了“增量管控、存量激活”的战略转向,更通过技术标准升级和制度创新,为全国住房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标志着首都正加速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居住生态体系。
更多住房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住房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