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为引导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规避风险并维护合法权益,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了最新消费提示。该指南聚焦当前直播带货领域存在的常见问题,从平台选择、营销话术识别及重点商品选购三大维度提出具体建议,帮助消费者建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认知。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直播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消费者应优先在信誉良好且资质齐全的直播平台上购物,仔细核验商家营业执照与经营许可信息,确保其合法合规。需特别警惕通过社交账号或临时链接等非官方渠道进行的交易活动,避免因脱离平台监管而遭遇资金损失。建议全程使用直播平台内置的购物系统完成支付流程,切勿私下转账以保障交易安全。
面对主播宣称的“全网最低价”“限量秒杀”等促销话术,消费者可通过比价工具核查商品历史价格,避免陷入虚构原价的虚假优惠圈套。对“百分百正品”“特效保证”等绝对化承诺保持审慎态度,要求商家提供权威检测报告或授权证书作为佐证。此外需警惕“刷单炒信”行为,建议综合参考商品参数、用户真实评价及退换货政策等多维度信息作出判断。
在选购保健食品时,消费者应认准产品包装上的“蓝帽子”标志,并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核对注册号或备案号。根据自身健康需求对照产品标注的适用人群与功效说明进行选择,避免被夸大宣传误导。对于医疗器械、婴幼儿用品等特殊品类,更需严格查验相关资质证明文件。
综上所述,直播购物作为新兴消费方式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藏风险。消费者应主动提升甄别能力,在交易过程中注重保留证据链,如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以便维权时使用。唯有多方协同筑牢消费安全防线,才能让直播经济真正实现健康发展与消费者权益保障的双赢。
更多直播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直播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