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建筑行业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领域。通过创新开发建筑碳信用并构建市场化交易机制,各方力量正在探索一条将减排效益转化为发展动能的新路径。近日,一场聚焦建筑领域减碳的深度合作正式开启,为行业低碳化提供了新的实践范式。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建筑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5月12日,绿地金创及旗下贵州省绿金低碳交易中心(简称"绿交所")与中国港能智慧能源集团、上海麟祥环保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整合沪港两地资源,协同推进"绿色建筑+碳信用+绿色金融"发展模式的完善与落地。这一合作框架通过技术赋能建筑领域减碳实践,同时借助交易平台促进碳资产市场化流通,形成技术研发项目实施价值转化的闭环生态。
合作协议明确将重点扩大建筑碳信用开发、交易和消纳规模。绿交所作为专业平台,将为建筑项目的减碳量提供认证与登记服务,并通过标准化产品设计提升碳资产流动性。合作方计划通过示范项目验证技术路线,在既有建筑改造、绿色建材应用及智慧能源系统等领域培育可复制的商业模式,预计未来三年内形成规模化开发能力。
在绿色金融领域,各方将探索碳信用与金融机构的对接路径。通过发行专项债券、开发碳资产质押融资等工具,为建筑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这种"技术降本+市场增值"的双重机制,既降低项目实施成本,又使减碳效益转化为可交易资产,形成持续激励效应。合作方特别强调要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核算体系,确保碳信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此次战略合作不仅聚焦单一环节突破,更注重构建多方参与的产业生态圈。通过整合绿色建筑技术研发企业、碳交易平台和能源服务商等产业链主体,合作方将推动形成从方案设计到价值兑现的完整链条。这种跨领域协作模式可有效解决当前建筑减碳中存在的技术落地难、成本回收慢等问题,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此次多方联合打造的"绿色建筑+碳信用+金融"创新体系,标志着我国建筑领域市场化减排机制建设迈出关键一步。通过沪港资源联动和技术标准协同,合作各方正在构建具有示范效应的减碳生态闭环。这种将环境效益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实践路径,不仅为实现双碳目标开辟了新通道,更为全球建筑业绿色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
更多建筑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建筑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