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5月14日,以“‘机’聚新动能 ‘智’创新未来”为主题的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生态发展大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作为新兴产业布局的重要一环,青岛将人形机器人纳入创新型“10+1”产业体系重点赛道,加速构建集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圈。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智能机器人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会上发布《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2025年行动方案》,提出通过技术攻关、平台建设、产业链协同等多维度举措,打造北方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和重要研发制造中心。会议现场展示了人形机器人舞蹈表演、机器狗互动及外骨骼机器人应用等场景,并宣布设立百亿级专项基金助力产业发展。
青岛将“技术自主化”作为发展基石,提出提升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关键技术的攻关能力。行动方案明确推进“揭榜制”“赛马制”科研机制,围绕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多模态交互等共性技术需求,布局一批重点攻关项目。通过强化海尔、海信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技术转化功能,加速推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为产业提供核心驱动力。
针对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场景落地的全流程需求,青岛提出“全链条”突破策略:在上游强化传感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本地化供应能力;中游支持企业开发人形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等差异化产品;下游拓展医疗康养、智慧物流、工业协作等应用场景。通过培育龙头企业与孵化创新型企业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协同互补的产业生态闭环。
资本赋能成为青岛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活动现场签约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重点投向前沿技术研发、产业链补强及应用场景创新项目。该基金将联动技术专家库、人才引进计划与政策支持体系,形成“资金+技术+市场”三位一体的支持网络,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活力。
青岛提出打造多层次创新服务平台:一方面依托现有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共享平台;另一方面推动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应用场景实验室,加速技术验证与迭代。通过举办行业峰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全球高端资源向青岛集聚,形成“研发转化落地”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体系。
结语:
从政策布局到资本投入,再到场景应用,青岛正以系统性思维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跨越式发展。通过夯实技术基础、完善产业链条、强化要素保障三大核心路径,青岛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创新策源地”与“制造集聚区”的双轮驱动。这一布局不仅为当地新兴产业培育注入新动能,也为全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区域实践样本。
更多智能机器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智能机器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