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聚焦三年攻坚目标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普及,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仍面临诸多挑战。为系统性解决行业发展痛点,相关部门日前正式发布《通信建设工程质量提升和安全生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通过六方面16项重点任务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行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工程质量水平的整体跃升。
方案明确将建立覆盖全过程的法规标准体系作为首要任务。未来三年内计划修订通信工程强制性规范30余项,制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导则,并同步构建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通过强化事前审核和事后评估闭环管理,确保所有建设项目合法合规开展。
从勘察设计到竣工验收的每个环节都将实施精细化管控。要求重点推进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的设计优化,建立关键设备进场检测制度,并推行施工过程数字化留痕。方案特别强调要将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工程建设全周期,预计三年内推动新建项目能效水平提升15%以上。
针对高空作业、地下管线等高风险场景,方案提出建立分级分类管控机制。要求所有参建单位完善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实战演练,重点区域将配备智能监测设备实现危险源动态预警。同时强化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力争到2027年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面对量子通信、卫星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建设需求,方案明确要求加快制定配套标准体系。未来三年计划发布行业急需标准45项以上,重点突破新型材料应用、智能运维等关键领域技术规范,并建立标准实施效果动态评价机制。
通过构建全国统一的通信工程质量监管平台,实现项目进度、质量检测数据实时共享。方案提出2026年底前完成电子招投标系统全覆盖,推广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复杂项目建设中的应用,并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工程质量风险预警模型。
强化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举措。方案要求完善企业黑名单制度和"红名单"激励机制,推动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格局。同时加大违规行为查处力度,预计三年内行业投诉率将下降30%,有效维护建设各方合法权益。
通过上述系统性工程措施,该行动方案旨在构建通信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的新范式。到2027年,我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有望达到98%以上,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50%,为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这一行动计划不仅体现了行业监管的前瞻性布局,更为全球通信工程建设领域贡献了可复制的治理经验。
更多通信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通信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