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5月13日A股早盘,光伏板块异动显著,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头部硅料厂商股价大幅拉升。市场传闻称硅料企业正酝酿"收储计划"以减产保价,尽管相关企业对消息来源保持谨慎态度,但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强烈。这一事件折射出当前光伏行业去产能进程的复杂性及市场对于行业供需关系改善的高度关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硅料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当日通威股份一度触及涨停,大全能源盘中最高涨幅达19%,港股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同步跟涨。此次波动源于早间流传的"小作文"称头部企业拟牵头并购中小硅料产能,并通过减产保价稳定市场。尽管多数厂商未证实该消息,但行业内部人士透露确有讨论类似方案的迹象,包括分阶段推进减产、收储和后续退出机制。
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底国内硅料库存量仍高达39.18万吨,企业平均开工率跌破40%,创历史最低水平。尽管一季度产量同比减少超44%,但去库存效果微乎其微。价格方面,N型棒状硅均价已跌至3.6万元/吨,连续三周走低且低于多数企业的现金成本线,全行业现金流亏损持续超过三个季度。颗粒硅与棒状硅均面临供需失衡压力,市场僵持态势加剧。
传闻中的"收储计划"提出由头部六家企业主导产能并购,可能通过主管部门协调成立专项基金运作。这种机制若实施将直接改变行业格局:短期可缓解价格战,中期通过整合实现去产能目标,长期则需建立市场化退出渠道。但当前企业间沟通尚未形成共识,部分厂商对方案可行性存疑,反映出行业自救仍面临信任与执行障碍。
"抢装潮"带来的短暂回暖已消退,4月硅片、电池等环节价格继续下行传导至上游。组件端需求疲软进一步抑制采购预期,形成"库存高企降价抛售利润承压"的恶性循环。行业分析师指出,若2025年新增产能全部释放,供需矛盾可能扩大至15%以上缺口,倒逼更激进的去产能措施。
总结:硅料作为光伏产业链核心环节,其价格走势直接影响行业健康发展。当前市场对政策引导与企业联合行动存在期待,但需警惕短期投机炒作风险。唯有通过实质性减产、库存消化及技术升级多管齐下,才能真正缓解供需矛盾,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投资者情绪虽受传闻刺激而波动,但最终仍取决于行业能否建立可持续的产能调节机制。
更多硅料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硅料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