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5月13日,A股光伏板块显著波动,硅料细分领域涨幅尤为突出。通威股份盘中触及涨停,大全能源股价飙升超15%,这一异动被部分归因于市场流传的"硅料巨头酝酿联合收储"传闻。尽管相关企业对传闻予以否认,但行业面临的高库存与产能过剩压力已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硅料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当日早间,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头部六家硅料厂商计划通过专项基金收购存量产能及存货,以缓解当前价格暴跌带来的经营困境。消息提及的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龙头企业均对"收储计划"表示不知情,并强调未收到此类决策通知。尽管传闻真实性存疑,但其折射出行业对于供需失衡的焦虑情绪已达到临界点。
当前硅料企业普遍面临产能过剩困境,头部厂商产能利用率呈现断崖式下滑。据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企业实际开工率仅维持在20%30%区间,个别企业虽稍高于该水平但仍未突破40%门槛。以国内某大型硅料生产商为例,其库存管理已持续数月,成为行业共识性行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多晶硅产量达182万吨,同比增幅超两成,而价格全年跌幅近四成,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面对持续走低的市场价格(当前N型颗粒硅均价约3.6万元/吨),多数厂商选择主动调整生产节奏。行业监测机构最新统计显示,5月国内多晶硅产量预计环比下降3%,在产企业数量将缩减至10家左右。部分企业计划提前启动三季度检修,并根据订单情况实时调控产能。然而成本端压力仍在施压——以某头部企业披露的4.2万元/吨现金成本为基准,当前售价已逼近盈亏平衡线。
在市场需求疲软背景下,下游采购模式转向"按需补库",进一步削弱议价能力。业内人士指出,单纯依赖价格战无法解决根本矛盾,需全行业通过产能协作实现库存合理化。部分企业已开始探索N型硅料等高附加值产品路线,试图通过技术迭代打开溢价空间。但短期内,如何在保障市场份额与维持经营现金流之间取得平衡,仍是横亘在全产业链面前的难题。
总结:
此次收储传闻折射出硅料行业在产能过剩阴影下的集体焦虑。尽管短期市场情绪受消息面扰动出现波动,但供需矛盾的核心仍未化解。从企业主动降负到潜在的技术转型,光伏产业链正经历结构调整阵痛期。未来行业发展既需要市场主体间的理性博弈,也离不开技术创新带来的结构性突破,方能在价格战红海中开辟新蓝海。
更多硅料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硅料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