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厦门市以建设国家物流枢纽为战略支点,通过系统性政策创新与基础设施升级,全面优化物流运行体系。最新发布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聚焦构建高效流通网络、推动技术创新应用和深化区域协同发展三大方向,为城市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物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厦门市将港口型与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作为核心载体,重点推进多式联运体系优化。通过整合港口资源与航空货运能力,打造贯通海陆空的立体化集散通道,实现货物在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和末端配送间的无缝衔接。该举措预计可使综合物流效率提升20%以上,进一步巩固厦门作为东南沿海物流枢纽的地位。
政策明确要求加快仓储自动化改造进程,重点推广智能堆垛机、自动导向车(AGV)等先进装备的应用。同时探索"无人机+无人仓+无人配送"的全链条智慧模式,在冷链物流和城市配送领域率先试点低空物流网络。通过数字技术与物流流程深度融合,目标在2025年前建成省级以上智慧物流示范项目10个以上。
针对城市货运排放问题,方案提出分阶段推进物流车辆电动化替代计划。优先在快递配送和中短途运输场景推广新能源车型,并配套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同步鼓励物流企业采用循环包装与智能路径优化系统,预计到2024年实现全市物流领域碳排放强度下降15%。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厦门将持续完善"小三通"海运快件网络,重点建设对台跨境电商集运枢纽。通过优化"跨境一锁"快速通关模式,实现货物在厦金两地的"一次申报、分段监管"。同时推进冷链物流"南向通道"建设,为两岸生鲜农产品贸易提供高效物流解决方案。
方案提出建立现代物流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培养智慧仓储管理、多式联运规划等复合型专业人才。同步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物流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和绿色技术创新,预计每年可培育35家省级物流科技示范企业。
通过上述系统性措施的实施,厦门市将构建起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具韧性的现代物流体系。到2025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有望降至12%以下,国家物流枢纽网络辐射能力显著增强,为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这一系列创新实践不仅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更将为其他港口城市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宝贵经验。
更多物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物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