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17日至18日,以“共享未来: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为主题的全球金融盛会于深圳圆满召开。来自全球近百位政商学界领袖围绕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投资、系统性风险防范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在全球经济碎片化加剧背景下,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与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创新方案。这场汇聚13场主题论坛和2场闭门会议的智慧碰撞,不仅成为观察全球金融治理趋势的重要窗口,更为破解当前经济困局贡献了系统性思考。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金融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现有单极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亟待改革。资深学者指出,多元化货币架构能有效降低地缘政治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并强调区域合作在整合贸易投资资源中的关键作用。数据显示,亚洲地区存在巨大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潜力,通过强化区域金融协同可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亚投行代表提出,在新兴经济体崛起背景下,需重构多边规则以匹配新的全球秩序。
闭门研讨中,专家警示当前传统与新型金融风险叠加的严峻形势。金融机构负责人强调,维护金融稳定需坚持“底线思维”,通过多方协同构建动态风险预警机制。数据显示,中国在强化金融监管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面对国际资本流动加速、技术变革等新挑战,仍需持续完善政策工具箱。
论坛聚焦美国单边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效应,指出其导致增长放缓和政治不确定性加剧。欧盟代表分析欧洲在贸易依赖中的脆弱性,并呼吁建立更具包容性的多边框架。研究显示,新兴经济体需联合推动规则制定权向发展中国家倾斜,避免被动接受既有秩序。
专题讨论指出,产业互联网是金融科技与实体融合的核心载体。专家建议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并强调政府引导基金在弥合“创新链-资金链”断层中的关键作用。数据显示,中国在大模型研发领域正快速缩小与国际水平差距,AI普惠性提升将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面对发达国家绿色需求波动,学者建议通过南南合作对冲风险,并提出多边担保机制降低新兴市场融资成本。联合国机构代表呼吁以数字经济为支点,在消除数字鸿沟基础上实现均衡增长,确保技术红利惠及更广泛群体。
本次论坛发布的《2025中国金融政策报告》显示,当前金融改革正处关键窗口期,需加快制度创新提升体系韧性。113家媒体对会议的密集报道印证了全球对中国经济治理经验的关注。在百年变局与技术革命交织背景下,本次盛会不仅凝聚了维护开放包容经济秩序的共识,更通过跨区域合作倡议为构建新型金融治理体系提供了实践路径。从货币多元化到绿色转型,从技术创新到风险防控,论坛成果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稳定锚”的责任担当,并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复苏注入新动能。
更多金融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金融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