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资本市场对固态电池的关注度持续升温。5月21日,A股固态电池板块集体走强,海辰药业、领湃科技等7只个股涨停,灵鸽科技、武汉蓝电涨幅超10%。这一表现背后是技术端的突破性进展与产业化的加速落地:中国科研团队在固态电解质失效机制研究上取得关键成果,多家企业宣布中试线投产及产品测试进展。作为动力电池下一代核心技术方向,固态电池正从实验室向规模化应用迈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池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中科院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联合国际团队通过原位透射电镜技术,在纳米尺度揭示了无机固态电解质的短路演化规律。研究发现,利用柔性三维聚合物网络与无机电解质复合的新结构,可有效抑制锂枝晶引发的安全风险。该成果5月20日发表于《美国化学会会刊》,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稳定性难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期数据显示,国轩高科已建成国内首条0.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同步推出能量密度达300Wh/kg的准固态电池产品。
当前产业采用分步推进策略:半固态电池率先实现量产应用,全固态技术持续攻关。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企业已布局数十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方。在高端车型领域,智己L6 Max光年版、蔚来ET7等C级车搭载的半固态电池系统,将续航里程提升至1000公里级别。行业观察指出,30万元以上的高价车型对成本敏感度较低,成为新技术落地的理想试验田。
除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固态电池在低空经济等新兴市场展现潜力。赣锋锂业已形成全链路布局,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测试中,其固态电池使续航时间提升60%-90%。2024年11月完成的EH216-S试飞验证了技术可行性,为未来载人飞行器发展奠定基础。消费电子领域同样受益于高能量密度特性,手机、无人机等设备有望迎来更长续航解决方案。
国家层面持续加码支持力度:2025年4月工信部将全固态电池标准制定纳入年度计划,发改委在“十四五”新材料专项中明确支持技术研发。行业预测显示,半固态电池综合成本有望于2035年前降至0.4元/Wh以下,当全固态电池产能突破10GWh规模后(预计2030年),电芯价格将下探至1元/Wh区间。技术路径方面,硫化物电解质路线成为主流方向,但界面稳定性、量产工艺等问题仍需攻关。
当前固态电池发展面临多重考验:材料体系尚未完全统一、设备国产化进程待加速、大规模生产验证周期较长。以国轩高科为例,其全固态中试线虽实现100%国产化率,但量产仍需数年时间。然而行业共识已形成——2026年动力电池新国标的实施将倒逼技术升级,而固态电池正是满足更高安全标准的核心路径。
总结: 从实验室突破到产线贯通,固态电池正经历关键转折期。资本市场热度反映产业信心提升,技术研发与场景拓展双轮驱动下,2027-2030年将迎来规模化应用窗口。尽管成本控制、工艺优化等挑战犹存,但作为下一代能源存储技术的核心方向,其重构动力电池竞争格局的潜力已不容忽视。随着车企加速布局、政策持续加码,固态电池有望在新能源革命中书写新的产业篇章。
更多电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