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1日,随着宁新新材、领湃科技等固态电池相关企业股价强势上涨,市场对这一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关注度持续升温。近期从技术研发到政策支持的多重信号表明,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正进入关键窗口期,产业链各环节加速布局,行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池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在5月深圳国际电池展会上,星源材质、豪鹏科技等企业集中展示了针对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的创新材料。其中,国轩高科宣布其0.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已建成,并有4家以上客户完成准固态电池上车测试。恩捷股份则透露,硫化物电解质粉体已实现吨级产能,正推进千吨级产线建设。这些进展标志着固态电池从实验室研发向产业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电解质材料作为固态电池的核心壁垒,当前硫化物、聚合物等路线的技术攻关取得显著成果。宁德时代明确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的目标,而比亚迪已下线60Ah全固态样品计划同步推进装车验证。券商研究显示,工艺设备成熟度仍是产业化关键瓶颈,掌握精密涂布、薄膜封装等技术的厂商将率先受益于行业爆发。
新能源汽车企业正成为推动固态电池落地的核心力量。多家主流车企已设定2025-2030年装车规划:长安计划2026年启动验证,广汽2026年实现量产应用,比亚迪目标在2030年后大规模推广。根据行业预测,到2030年固态电池将占据新能源汽车10%的市场份额,对应动力电池需求超500GWh。
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明确将全固态电池纳入重点研发领域。这一顶层设计为技术攻关提供方向指引,推动行业加快制定耐久性测试、在役检测等关键标准。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产业链企业正加速构建"材料-设备-应用"的生态闭环。
当前固态电池板块呈现高成长特征,券商分析认为行业已进入"预期兑现期"。短期机会集中在中试线投产验证阶段的企业,这类公司可通过技术参数迭代获得估值溢价;长期则需关注掌握电解质材料、正负极改性等核心技术的供应商。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全固态电池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72亿元,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正通过专利布局与战略合作争夺先发优势。
总结:站在2025年的产业节点回望,固态电池领域呈现出技术研发加速、资本持续涌入、政策精准支持的三重共振。从实验室到量产线的跨越虽仍面临技术验证和成本控制挑战,但车企明确的时间表与头部企业的产能规划已勾勒出清晰发展路径。随着材料体系优化与工艺设备突破的持续推进,固态电池有望在2030年前后实现规模化应用,重塑动力电池产业格局并推动新能源汽车迈向新阶段。
更多电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