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2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填补了行业技术规范空白。随着全球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加速,如何科学界定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边界、提升产品可靠性成为关键课题。此次新标准的出台,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权威依据,更标志着中国在新能源核心领域迈出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一步。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池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新标准首次对“全固态电池”作出清晰界定:其离子传递必须完全依赖固体电解质实现,与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形成严格区分。这一定义的确定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模糊认定问题,为技术研发和市场准入提供了统一标尺。通过划定明确的技术分界线,标准有效避免了“伪全固态”产品的概念混淆,推动行业向高安全、高能量密度方向有序发展。
核心的判定技术围绕基于失重率的液态物质含量检测展开。通过真空加热测试,当样品目视无液体且失重率低于1%时即可认定为全固态电池。该方法经过多轮验证试验支撑,在误差控制和结果稳定性方面表现突出,适用于氧化物、硫化物等主流技术路线。这种量化指标与直观观察相结合的检测体系,显著提升了判定效率,降低了企业研发及认证成本。
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未来方向,全固态电池因兼具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优势而备受关注,但此前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厂商定义混乱。新团标的发布将直接优化材料开发与工艺设计路径,加速技术迭代和产业化应用落地。同时通过建立行业准入门槛,既能避免低质产品扰乱市场秩序,也能保障消费者权益,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团体标准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率先完成标准化布局。从技术分界到检测体系再到产业引导,该标准不仅解决了当前行业的痛点问题,更为全球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随着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全固态电池有望加速走出实验室,真正成为新能源革命的核心动力引擎。
更多电池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池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