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6日,受海外政策刺激与市场对清洁能源需求的预期强化影响,核电板块迎来爆发式上涨。其中,中核国际(02302.HK)单日股价涨幅超129%,创下近十年新高,成为全球核电产业复苏浪潮下的焦点标的。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美国加速核能改革对产业链的提振作用,更凸显了中国在核能领域布局的战略价值与市场潜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核电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美国近期签署四项行政命令,旨在通过扩大核能规模、简化审批流程等措施推动核电建设,并计划到2035年新增约35吉瓦装机容量,预计带动铀需求每年增加1000万-1500万磅。这一政策信号迅速传导至全球市场,尤其对中国核电产业链形成显著提振效应。
国内方面,核电作为“双碳”战略的核心能源之一,近年来核准节奏持续加快。自2022年起,中国连续四年保持每年核准10台及以上核电机组的强度,预计到2030年前在运装机规模将跃居全球首位。中核集团、中广核等企业近期密集获批新项目(如浙江三门核电三期),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核电需求超预期增长的信心。
全球视角下,核能复兴浪潮已成共识。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球核电并网容量达396吉瓦,在建项目71.8吉瓦;在COP28会议上,31国承诺将2050年全球核能装机提升至当前的三倍水平。这一趋势下,天然铀作为核能发电的核心燃料,其需求增长与供应瓶颈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中国市场则是关键增量引擎。凭借技术自主化优势,中国核电产业链正加速向规模化、国际化延伸。中核国际作为国内唯一专注于海外铀资源开发的平台,在铀贸易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公司销售天然铀577万磅,收入同比增长217%至18.41亿港元,净利润达1.95亿港元,同比大增83.4%,印证了其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需求端:AI基建与气候目标双重驱动。随着全球算力需求激增(数据中心用电增速远超历史水平),核电作为稳定清洁电源的地位愈发关键,进一步推高天然铀需求。
供应端:结构性短缺加速显现。当前全球铀矿资源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现有矿山平均运营年限超过30年,产能衰减显著;二是新建项目投产周期长,难以匹配未来十年新增装机带来的需求缺口(预计2040年将达1.3亿磅)。在此背景下,中核国际的稀缺性价值持续提升。
公司依托中核集团全产业链资源支持,在铀资源获取、国际贸易及海外资产并购等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其近期计划通过扩大国际市场投标和多元化资源渠道,进一步巩固全球供应链地位。随着天然铀市场进入供需紧平衡阶段,中核国际有望凭借低成本开发能力与战略储备布局,在新一轮周期中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总结
核电板块的爆发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全球能源转型、政策推动及技术突破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需求端高速增长与供给端结构性短缺的双重驱动下,天然铀产业链核心标的——如中核国际——的战略价值将持续凸显。未来十年,随着中国核电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叠加全球市场扩容红利,该领域将迎来长期投资机遇。
更多核电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核电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