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印尼艾雪冰淇淋年营收突破30亿元,菲律宾市场份额跃居第二;泰国Joyday品牌进入冷饮前三甲。在液态奶消费首次下滑的国内背景下,中国乳企正以东南亚为跳板,在全球市场展开新一轮冰淇淋战略博弈。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冰淇淋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2024年国内乳制品总产量同比减少1.9%,液态奶出现近十年首次负增长。面对增长瓶颈,伊利、蒙牛等企业将国际化作为核心战略,而冰淇淋成为撬动海外市场的重要支点。数据显示,东南亚地区冰淇淋市场规模达300亿元,且人均消费量不足20公斤/年,市场潜力显著高于成熟经济体。凭借本地化研发与渠道创新,中国品牌在印尼、菲律宾等国快速崛起:蒙牛旗下艾雪通过免费冰柜覆盖100余座城市社区终端,伊利Joyday则以50多款本土化产品占据东南亚19个国家的货架。这种“以冷饮开路”的策略,既规避了冷链短板对液态奶的制约,也为后续拓展乳制品品类铺平道路。
在印尼市场,中国品牌通过精准洞察实现逆袭。2017年国际巨头和路雪曾占据62%份额,但艾雪与Joyday通过小规格、高甜度产品设计打破垄断。例如,印尼消费者偏好单价约人民币1-4元的分层风味冰淇淋,蒙牛为此定制了符合当地饮食习惯的包装方案,并在渠道端复制“冰柜大战”模式——向中小商铺提供免费设备,抢占终端陈列优势。这种本土化策略使艾雪2024年跃居印尼市场份额第一,而Joyday则通过19个国家的出口网络巩固区域影响力。
尽管取得阶段性成果,东南亚市场的复杂性仍考验着乳企。地理分散性导致物流成本高企:群岛国家间运输损耗率高达8%,而非洲市场因基础设施薄弱使配送效率低下。此外,食品安全信任壁垒尚未完全打破——中国品牌在东南亚的消费者认可度较欧美低10个百分点,需通过本地化生产与认证提升公信力。蒙牛、伊利已在东南亚自建工厂实现“从贸易到运营”升级,但非洲等新兴市场的拓展仍面临法规差异与渠道碎片化的双重挑战。
东南亚27岁的平均年龄结构预示着长期需求扩容。泰国调味乳饮料的热销印证了本土化创新的空间价值,而中国品牌在非洲正通过儿童营养奶粉与液态奶组合打开新场景。数据显示,非洲液态奶消费增速达5%,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轨迹与2010年中国市场高度相似。某乳企高管分析指出:“新兴市场的‘非标准化’需求恰是中国企业的机会——我们擅长在成本控制、供应链敏捷性上提供差异化方案。”
从破局到深耕的全球乳业版图重构
2025年的冰淇淋战场,折射出中国乳企国际化战略的关键转折。通过东南亚冷饮市场的突围,企业不仅验证了“本土化+渠道创新”的模式有效性,更将经验复制至奶粉、黄油等品类。然而,与雀巢、达能的全球布局相比,供应链韧性与品牌溢价仍是长期课题。随着非洲、中东市场逐步纳入视野,中国乳企正以冰淇淋为触角,在全球乳业版图中书写新的竞争剧本——这既是增量市场的争夺,更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方案”的产业升级跃迁。
更多冰淇淋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冰淇淋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