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与交通网络的多元化发展,航空运输行业在2025年上半年面临复杂挑战。尽管国内客运需求逐步回暖,但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仍未实现盈利,且南航亏损同比扩大。与此同时,高铁网络加速扩张对短途航线形成显著分流效应,叠加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及供应链压力,航空业的复苏进程受到多重制约。本文通过分析航空企业的经营数据与高铁竞争格局,揭示行业当前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高铁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三大航司净利润均未转正。国航预计净亏17亿-22亿元(同比减亏21%-39%),东航预亏12亿-16亿元(同比减亏42%-57%),而南航亏损扩大至13.38亿-17.56亿元。尽管较上年同期整体减亏趋势明显,但高铁的快速扩张对航空市场形成显著冲击。例如,在中短途航线领域,高铁凭借票价优势和班次密度持续挤压航空客源,导致部分航司不得不通过价格竞争维持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5年暑运期间国内经济舱裸票均价同比下滑1.6%,反映出行业仍处于激烈的价格战阶段。
高铁的规模化运营正重塑中国交通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5万公里,覆盖93%的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这一网络优势在2025年持续显现:中小机场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6%,但主要集中在旅游目的地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核心商务航线受高铁分流影响显著。例如,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高铁密集区域,2小时以内的航空市场客源流失率超过15%。
与此同时,民航局在2025年6月明确要求整治“内卷式”竞争,强调需优化航线网络与中转便利化措施。然而,行业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暑运期间预计执行客运航班106.1万班次(日均1.7万班),但旅客运输量仅增长5.4%,反映出运力过剩与需求结构性错配的现状。
面对高铁分流和成本压力,航司正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减亏目标。例如,国航提及“客源结构下沉”问题,东航强调“国内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均指向需优化航线布局与产品设计。部分企业尝试深化“干支通、全网联”模式,通过中转联程提升中小机场流量价值,并强化县域旅游市场的渗透。
此外,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供应链不畅和汇率波动风险仍不可忽视。南航在公告中特别指出,外部不确定性导致经营压力持续增大,需进一步控制成本并加强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
2025年暑运数据显示,尽管国内机票预订量超2561万张(同比增长显著),但票价低迷与客源结构变化表明行业仍处于低利润区间。为避免“内卷式”无序竞争,航空公司需加速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一方面通过差异化服务锁定高端商务客户;另一方面加强与高铁网络的互补合作,例如开发联程产品、优化枢纽中转效率等。
民航局近期部署的竞争整治政策或推动行业秩序改善,但短期内高铁对短途市场的冲击仍将延续。未来航空业能否实现盈利拐点,取决于供需结构优化速度及企业协同应对能力。
总结
2025年上半年,中国航空业在需求回暖与提质增效的双重作用下减亏趋势明显,但高铁网络加速扩展带来的竞争压力、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以及内部结构性矛盾仍制约行业复苏。随着暑运旺季的到来,航司需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能力,在差异化竞争中寻找破局之道,同时推动与高铁等交通方式的协同发展,以应对长期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增长。
更多高铁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高铁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